國土災難不准說 要開發不要命
張竝瑜/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最近有部關於加州大地震的熱門災難片,成為茶餘飯後的議題。姑且不論片中關於加州地震與隨後的海嘯等災難,部分在地質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但是在最新的研究中,未來幾十年,沿著加州聖安德里斯斷層帶上,發生七級以上大地震的機率越來越高,大概是所有科學家公認的事實。
張竝瑜認為台灣921斷層上仍有許多新建物,十分危險。(截取自維基百科/李元顥 攝)
這些斷層帶上大地震的機率,並非單純在實驗室裡推算的。而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和合作的學術機構,根據許多現地地質調查、科學鑽井、古地震定年、地球物理探查、大地測量,再加上實驗室地震工程試驗後,取得斷層移動參數,再轉換成地震可能性的推估。新出爐的加州地震破裂預測報告,認為未來卅年發生規模八以上地震的機率,從四.七%上升到七%。
在所有活動斷層調查工作中,美國地質調查局都扮演主要角色,因此在很多火山、地震災難片中,常可看到扮演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的演員角色。美國地質調查局如今已成為美國有關國土資源、環境以及相關災害敏感地區調查的重要國家科學機構。其對公眾發布的國土調查資訊,成為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國土開發管理或保育計畫的重要依據。
反觀國內,雖早有官方中央地質調查所,但過去在工程開發主導思維與政府漠視下,對公眾提出相關地質災害可能性與可能地域的調查報告,一直不被許可。直至莫拉克風災及七堵國道走山事件後催生了地質法,才促成政府重視,逐漸建立國土地質敏感資訊,並逐步對公眾開放。
筆者在過去數年參與了地質調查所數項國土地質敏感區調查工作,親身體會現地地質調查工作的複雜性與困難。常常在授課時,感嘆我們正在作的是「說實話」的工作,跟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同行相比,在台灣要將國土可能發生地質相關災害的事實向公眾公布,是一件不被鼓勵的工作。
因社會觀念仍停留在工程手段可防治所有地質災害的「人定勝天」想法,所以即便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現在車籠埔斷層線上附近,還是充滿大量新蓋建物。「開發才會產生利益」,一直是政府和民間對於國土管理的最高原則,並不樂見會影響開發的任何資訊公布。所以很不幸的,在慘痛的教訓催生了地質法與地質敏感區後,政府正在計畫消滅提供影響開發利益的資訊來源。
正在立法院協商審查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行政院規畫將提供國土資訊的調查機構中央地質調查所,併入水土保持等國土管理業務為主的執行機構。因此未來僅剩的是一個國土管理執行機構,不再有獨立的地質敏感資訊提供。銓敘部日前也規畫將政府內部的地質職系取消,併入水利工程與水土保持工程職系,所以數年後,政府將不再有地質調查的專項工作與專責人員,僅剩的就是水土保持工作。
一個注重國土的社會,有賴國土敏感資訊的重視與持續提供,我們羨慕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同行,專業被社會高度重視;也感嘆台灣政府與民間,深信短期開發利益,想方設法除去可能影響利益的資訊來源。大家都說台灣「國在山河破」,但山河如何破,又如何救,卻沒人在意。我們除去了警示山河破碎的「烏鴉」們,當災難來臨時,是不是又要再一次感嘆,然後找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