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產學落差 大學生企業實習 教部再推起薪31K
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為提升大專生接軌企業實習、就業,教育部研擬「補助企業提供實習及聘用方案」,鎖定工程、電算機、設計3領域學生,與企業協商提供實習、聘用2階段補助,且就業補助門檻要求起薪至少3萬1520元,故被稱為「31K」方案。
鎖定工程、電機、設計
教育部研擬的「31K」方案,主要分為學生到企業實習、聘用2階段補助。第1階段為學校跟企業辦理半年以上實習,完成實習後,企業每人可獲2萬元補助,但實習月薪至少必須達到基本工資(月薪2萬8元)。
第2階段則是等到實習生畢業,若被聘為正式員工,且薪資達3萬1520元以上,同樣政府也將每聘用一人補助企業2萬元,預定針對工程、電算機、設計3領域學生,提供5000位名額。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馬湘萍表示,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但在實習制度、機會等卻是不足,為解決產學落差問題,教育部與經濟部、勞動部進行跨部會協商,研擬補助方案,希望提升學生的就業核心能力。由就業安定基金支付教育部規畫31K補助款由勞動部主管的就業安定基金支付。
不過,勞動部官員表示,包含勞資方、學者、官員組成的審查委員,日前開會時幾乎都不贊成透過就業安定基金支付補助,認為跟基金運作主旨不同,且基金收入來源不穩定,擔心該案「會成為財務無底洞」,並點出可能重演當年「22K」方案的疑慮。
教育部曾在2009年推動「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俗稱22K方案),由大學生畢業後到職場實習1年,政府就補助企業每人2萬2000元薪資,導致企業趁機把大學畢業生起薪降到22K,被重批是青年起薪倒退的錯誤政策。
產官學三方都有疑慮
馬湘萍說,勞動部與各方意見都將列入方案修正的重點。至於財源部分,教育部將另覓財源或再提案補充說明?她表示,由於該方案是在前部長吳思華任內研擬,之後要如何修改方案內容,甚至是否繼續推動,都必須向新任部長潘文忠報告後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