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用肩關節要小心 當心年紀輕輕「50肩」找上門
聯合報 記者羅真╱綜合報導
肩關節十分靈活,可以讓手臂旋轉360度,但若不善用、不常用,當心能動的角度越來越受限,年紀未滿50歲就讓「五十肩」找上門。年僅25歲的社會新鮮人小豪,就因工作性質須久坐,不僅長時間目不轉睛盯著電腦,認真起來時連身體軀幹也動都不動,致使肩關節活動角度漸漸受限,年紀輕輕就無法將手舉直。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明,俗稱為「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顧名思義是關節囊產生沾黏,患者的關節活動因此受限,其發生的可能原因很多。
他說,人體上半部、肩膀一帶的肌肉包括三角肌、二頭肌、三頭肌、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菱形肌與旋轉肌等,骨骼包括鎖骨、肩頰骨、肱骨,軟組織則包括韌帶、肌腱、關節囊、筋膜與神經血管等。它們原本複雜交錯滑動,但若遇到骨折、肌肉拉傷、韌帶扭傷或筋膜疼痛等各種原因,人們都可能因為發炎、疼痛、腫脹、積水、僵硬等而更不敢動,讓黏滯性較高的滑動處發生沾黏,活動角度因此越來越受限。
部分病人的「五十肩」並非源於疼痛不敢動,而是手臂肩膀動作很少到位,只應付日常生活、動作幅度不夠大,使得大動作才能伸展到的身體部位沒動到,久而久之也限制的關節的活動度。
簡文仁說,脖子有許多肌肉延伸到肩膀,脖子頸椎的神經也會影響至上臂,因此許多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者低頭看手機上網,他們僵硬的脖子可能連帶影響肩部的肌肉與關節,因此臨床上看見越來越多年齡未滿50歲的「五十肩」患者,年紀最輕的只有25歲。
他建議,上班族宜坐姿儀挺拔、收下巴,休息時間可進行各種角度、高度的伸展操,如投降姿勢、擴胸、伸展與旋轉脖子都是良好的運動。如果真的發生「五十肩」,但症狀不嚴重時,可自己嘗試往不同角度、高度伸展手臂,伸展前可稍微熱敷,藉由提升血液循環來降低疼痛感,伸展時動作宜盡量緩慢,太快則容易拉傷;如果肩關節活動受限嚴重,或持續疼痛不止,就應就醫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