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隔放寬3天 專家認為衝太快
2022/04/26 09:02
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吳靜君/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密切接觸者隔離從「10+7」縮短為「3+4」,多位感染科專家認為此舉似乎「衝太快」,可能導致社區感染人數暴增而引發民眾恐慌,更擔心醫療量能無法負荷、死亡率上升。但企業界樂見政策鬆綁,還希望鬆綁商務人士來台的隔離措施。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分析各國經驗,紐西蘭針對家庭密切接觸者採7天隔離,而一般接觸者不需隔離,有症狀才快篩;美國則採取5天隔離措施,但如果已打完3劑疫苗則免隔離,但仍需進行10天自我健康監測;新加坡則是5天自我監測,每天快篩陰性可出門。
林氏璧認為,由於Omicron潛伏期中位數僅3天,前3天是阻斷多數感染的關鍵期,最重要的是有效管理輕症,而非滴水不漏,但過去居家隔離長達10天,讓民眾比起確診更怕被隔離,反而容易隱匿不報。他認為比較理想的做法是「5+5」,前5天居隔,後5天自主防疫,讓民眾接受度高,也不會有過多感染者被遺漏。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Omicron平均潛伏期僅3天,但這代表有一半的人會大於3天才發病,如果縮短到居隔3天是很危險的,而現行搭配4天自主防疫,需要天天快篩,算是相對保險的做法。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認為,當感染曲線爬得越快,達到群體免疫的時機來得越早,疫情也結束得越快,但過程中不僅會導致民眾恐慌,更擔心醫療量能崩潰,造成不必要的死亡。他認為應先鬆綁到7天,觀察1個月後再放寬為3天。
李明政強調,欲速則不達,不僅新冠重症死亡率會增加,還可能連帶影響到其他急重症患者,無法獲得良好的救助。他呼籲中央務必控制疫情曲線緩和上升,不要急速拉高,雖可能導致整體疫情時間延長,但整體社會付出的代價會比較小。
至於國外仍維持「10+7」,陽明交大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表示認同,強調疫情有輕重緩急,日、韓剛經歷過的大規模感染狀況,接下來3至4個月內,應優先處理台灣內部大流行,待疫情緩解並和病毒共存,再來討論境外開放天數問題。
企業、工商團體則樂見政策鬆綁,呼籲境外管理等也要跟上。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政府若再採取嚴格措施,恐對市場造成損傷,如今政策改變,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讓民眾生活逐漸恢復常態,對陷入困境已久的服務業將幫助很大。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則希望政府可鬆綁商務人士來台的隔離措施,比照國內的「3+4」,讓國際人士往來逐漸趨於正常,恢復以往的經濟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