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土埆厝震損 鹿陶洋江家要全修回來

2017/11/12 09:48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台南市楠西區鹿陶洋江家聚落,三合院有四進三院、左6右7共13條護龍,是全台灣最大的單一姓氏宗族。三合院在去年2月南台大地震受損,台南市政府補助修復宗祠昨天動工,但經費不足以全數修復聚落有150年歷史的土埆厝,族人決定自己掏錢,「全部修回來才有意義」。

台南楠西江家聚落僅剩最後一棟150年的土埆厝還未修復,族人決定自己出錢修復

江家聚落土地和建物為江家共有產業,2009年被列為歷史建築。去年2月6日南台大地震,江家聚落江家宗祠及14戶民宅受損。

專家勘查宗祠,發現門廊柱體開裂,公廳、神明廳及祖祠堂屋面瓦片滑動、壁體有裂縫,神明廳脊頂剪黏損壞,獲南市府修復補助1970萬元。

5月先斥資200多萬元完成「保護棚架工程」,防止雨水滲入。修復計畫8月通過文資處核定,江家宗祠修復工程昨天動工,2019年6月完工。

受損14戶民宅,也獲補助約1050萬元,陸續完成修復。最後一棟土埆厝受損嚴重,倒了神明廳及房間共3間。但經費補助58萬多元,只夠修復2間房間,決定由家族拿錢整修第3間,把土埆厝全修回來。

活著的聚落文化 近300年未分家

依江家族譜記載,從1721年開基祖江如南攜子來台,次子江日溝育有4子,鹿陶洋江家就以「4大房代代相傳」,在2021年將滿300年。

江家古厝聚落占地3.5公頃,建物經歷多次改建,從最早的土埆厝,到改成竹編厝、半磚造、洗石子屋、混凝土牆,後來也出現鐵皮屋,有如台灣300年農家聚落建築縮影。

江家聚落136棟建築有30多戶族人仍居住其間,被稱為「活著的聚落文化」。近300年未分家,族人凝聚力相當強。

江家族人代代維持紀律分明的「祭祀公業」組織型態,建築物護龍、伸手向外延伸但排列整齊,依輩分、尊卑親疏關係而建,且嚴禁房子高度超過宗祠。最大特色是未分家,土地及建築均屬江家共有,守護聚落的「宋江陣」傳承至今。

江家聚落採「公司化」管理,設「主事」、4大房頭代表等,每年召開宗親會報告相關事宜,會後由公司辦桌稱「吃公」,宴請族人及出外子弟。

「吃公」當天,存放在儲藏室的「公碗」、「公盤」、「公筷」、桌椅等都出籠,並由江家婦人包辦宴席,在公廳吃午餐,還有每年清明數百人齊聚祭祖,都是現代社會難得一見場景。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