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再製商品 明年有認證標章
2020/12/29 10:01
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現在許多衣服、運動鞋標榜使用海洋廢棄物製成,但國內並無公正認證制度可檢驗。環保署昨天表示,將結合民間業者推出「潯寶衣」,寶特瓶成分高達九成六;且明年中推出「海洋資源物循環標章」,初步擬定產品須使用兩成以上海廢才可申請。
寶特瓶是海廢最大項目,台灣去年淨灘就清出四十七公噸寶特瓶,不少從其他國家漂流來台。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說,為示範海廢再利用,環保署今年匯集八家回收、處理及紡織業者,挑戰完全使用海廢寶特瓶製成衣服。由於原料都在海邊,命名為「潯寶衣」,九成六成分為寶特瓶,僅百分之四是彈性紗,是全球使用海廢比率最高的衣服。
海廢再製商品,明年有認證標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潯寶衣」製作過程繁雜,除要蒐集足量寶特瓶,還要篩選、破碎、處理,再經過半自動抽絲、紡棉、紡紗、織布,目前布料已全數完成染色,正在進行裁減與車縫,預計明年二月完成一千五百件。
顏旭明指出,不少民間單位以回收寶特瓶作成衣服或運動鞋,但通常都是業者自行宣稱,沒有經過嚴謹認證程序,環保署明年中將推出「海洋資源物循環標章」,由國際第三方公正單位協助嚴謹認證,若產品使用一定比率海廢就可申請,目前希望至少海廢比率兩成以上,但仍在跟智慧財產局申請中,尚未定案。
顏旭明說,目前國際常使用的海廢塑膠定義較寬鬆,海岸五十公里內陸地上的海廢都算,但環保署的「海洋資源物循環標章」將嚴格定義,必須是在海面飄浮或被沖刷到岸際沙灘的才算;資源回收跟紡織業都是台灣強項,建立制度後,國內外廠商都可申請,對台灣海洋環境有幫助,也能提升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