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 勿蹈一例一休覆轍

2017/01/09 11:12

聯合報社論

一例一休餘波未息,年金改革的抗爭又起,連續幾場分區座談都在大批警力戒備下爆發衝突。可見,政府對於推動年金改革雖有定見,但許多民眾顯不信服,且難以接受。我們要提醒蔡政府,年金改革不僅事關上千萬民眾的權益,更攸關國家施政的正當性;政府切不可重蹈一例一休的覆轍,弄到全民同遭其殃。

蔡政府年前公布了年金改革方案,主軸是「多繳、少領、晚退」,公教勞三方的最高投保費率皆調至齊頭的十八趴,年金請領年齡則一律調高到六十五歲。表面看來,此舉似將公教勞的年金標準調到趨於一致,不少公教人員也認為可以接受漸進式改革。但令人意外的是,原非改革重點的勞工團體卻一片譁然,認為此舉不僅使勞工負擔立即加重,日後卻領得更少,這是不合理的作法。

政府年金改革的初衷,是要維護年金制度的可長可久,並拉近軍公教勞幾方的給付差距。但如果經過這麼一場「改革」,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金遭到削減,而原來意在安撫的勞工群體反而更覺得受到剝奪;如此一來,不僅改革的正當性全失,恐怕還要引起更多民怨。

我們之所以引「一例一休」為例,提醒蔡政府必須小心從事,正因為一例一休和年金改革的決策模式一樣,都相當程度反映了蔡政府的行事風格:為了討好某些族群,悶著頭硬幹,結果卻讓各階層民眾都跟著受罪。

在一例一休的情況是,政府為了討好勞工,以為將休假制度規範到最嚴,同時將加班費率提到極高,如此,就能使勞工都享有應有的休假,或至少能使他們領到高額加班費。殊不知,如此強制的結果,不僅導致企業因雇不起足夠人力而被迫減班,雇得起額外人力的企業則只好以漲價因應增加的支出,而許多勞工則連原本享有的加班費都因此失去,形同減薪。一例一休的衝擊尚未完全呈現,但以目前的情況看,即使不是「三輸」,至少使勞工落入「所得減少」和「漲價」的夾殺困境,顯違背了照顧勞工的初衷。

至於年金改革,政府一味追求公教勞的三制齊一,也存在一個嚴重的盲點:忽略了年金改革可能造成全民的「均貧化」,使台灣的經濟愈形一蹶不振。公教年金最受外界詬病之處,主要是一些因黨職併公職而產生的高年金超級肥貓,以及一些因制度因素而導致所得替代率超過九成乃至百分之百的不公平。這些,當然是必須優先改革的項目。但是,如果政府不列出地板和天花板,卻把所有公教人員都當成「既得利益者」,要用同一套框架處置,恐將造成嚴重錯殺,弄到整個社會共同均窮。果真如此的話,改革就變成「改惡」及「改退」了。

年金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免於制度破產,讓正在繳交年金的下一代,在他們屆退之齡也能領到足額年金。但如果政府「呷緊弄破碗」,還未及等到下一代領取年金,中老世代卻先因年金縮水提早變成貧窮老人,整個社會消費停滯;屆時,台灣經濟恐將變成一灘死水。

進一步看,「年金破產」的議題,是建立在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及年金無法自給自足的前提而發。但觀察政府近年的稅收,已經連續三年財稅超徵,累計達三千億元;其中,僅去年就有一千兩百億元的超收。在這種情況下,年金破產的急迫性,似不如政府所形容的已達燃眉之急的程度。因此,年金改革究竟要對公教勞下殺到什麼地步,恐怕還可再作斟酌。

除此之外,政府也不能不考慮制度的交錯並行因素。蔡政府方才調高勞工基本薪資到兩萬一千元,勞保費率則調高○.五%,都在今年元月實施。如今,加上一例一休的衝擊,如果今年五月間再加上勞工退休提撥率隨年金改革再調升,廣大的勞資能否承受四項新制同時上路,實讓人存疑。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