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正在趨緩

2022/07/24 09:29
工商時報/于國欽
 
我國每月調查368項消費品,以2022年6月為例,較上月漲的項目有204項,55%上漲,由於各項權重(該項消費品占消費總額比重)不同,如依權重計算,占權重57%的項目上漲,22%下跌,20%持平。
 
各月通膨率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它是衡量12個月的漲幅,而非衡量一個月的漲幅,歐盟統計局發布時以annual inflation rate稱之,今年3~6月通膨率為7.4%、7.4%、8.1%、8.6%,同期CPI月增率為2.4%、0.6%、0.8%、0.8%。
 
通膨正在趨緩。示意圖/中時電子報
 
近日各國通膨率走高,台灣也連續四個月超過3%,從表面上看,通膨壓力正在擴大,然而,實情剛好相反,這一波通膨應該已經接近尾聲,通膨壓力正漸趨緩。
 
也許有人會問:近月通膨率不是一直升高嗎?何以說正在趨緩?沒錯,各國通膨率是在升高,但這裡的通膨率是消費者物價(CPI)的年增率,是以通膨率不是衡量物價較上月漲多少,而是呈現較上年同月漲多少,是反映12個月的漲幅,而非呈現一個月的變化,定義如此,以致通膨率很難看出瞬時物價到底是趨於收斂或發散了。
 
既是如此,何以要跟上年同月比?這是因為總體指標都有季節性,例如出口於年底上揚,不是景氣熱絡而是耶誕節到了,物價於年初上漲,無關景氣而是農曆春節使然,年增率恰可消除季節因素,因此深為各方愛用,平日我們所看到的成長率,變化率泰半是年增率。
 
然而,年增率有好處,也有壞處,在消除季節因素的同時,也讓自己喪失了捕捉短期變化的能力,改善之道就是循季調模型調整CPI,以月增率觀察月與月的消長。
 
從月與月的變化,我們會發現這些變化率,和平日裡我們慣看的年增率全然不同,觀察2022年的台灣,經季節調整後的CPI月增率,年初尚有0.5%、0.8%,自4月以來逐月降低,6月已降至0.1%,物價漲勢非但沒有擴大,反而逐月收斂,和通膨率月月創新高所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
 
至於深受各方矚目的外食費,從年增率來看,元月外食費漲幅不到4%,如今已逾6%,連月走高,大有山雨欲來之勢。然而,改看月增率,情況剛好相反,在元月漲幅升至1.5%之後,逐月下滑,至6月已不到0.2%,漲勢收斂,通膨烏雲散盡,已然雨過天晴,天下太平。
 
綜上可知,這一波外食費已漲得差不多了,然而,居高不下的年增率恐怕還得過一陣子才會緩下來,因為年增率是衡量12個月的漲幅,對於短期的消長,反應有點遲鈍。
 
這意思是說,在物價波動較大的時候,不要只看以年增率估算為基礎的通膨率,反之,要多觀察月與月的變化,以此原則,我們再看每月上漲(月變動)項目到底是逐月擴大或者是逐月減少,依主計總處調查,年初還有66%的項目上漲,至6月已降至57%,這自然是一個好消息。
 
由此可知,雖然近來全球通膨率持續升高,但我們從月與月的變化觀察,漲價的項目正在減少,漲價的幅度正在趨緩,這意味著通膨正在收斂,至於大家所擔心的,曾發生在兩次石油危機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也就不可能捲土重來了。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