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翻轉軸線北門開始
2016年的春節,台北市政府以歷年罕見的工程速度,火速拆除了舊北門高架道最後一段通往忠孝橋的橋體,也讓幾乎已經被人遺忘的北門(承恩門)完整重現。
-
方圓不到300公尺內,就有三井物產舊倉庫、總督府鐵道部以及北門三個歷史建物,再加上遠方的環河北路高架道以及新穎的現代建築,堪稱台北城的歷史縮影。
543
-
北門高架道(忠孝橋引道)拆除後的樣子。北市府正加緊趕工進行道路鋪設。
519
-
重慶南路與忠孝西路口遠眺北門現今樣貌。
388
-
許多人都會走台北車站地下街前往博愛路或重慶南路一帶,很少人知道在靠近博愛路的出口附近,有著北門樣貌的模型與說明陳陳列。
362
-
北門坐落於延平南路、延平北路、博愛路與忠孝西路交會之處。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興建至今已經130年,也是世界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
709
-
在門洞外側上方題有「承恩門」的石刻牌匾,落款時間為光緒八年(1882)年。
481
-
北門內的兩扇木門,外覆鐵皮並以卯釘固定,遇到緊急狀況可關閉城門並承受攻擊,但因時代久遠,已經出現斑駁狀。
415
-
拆除橋體後的北門吸引了許多民眾與觀光客在春節末時前往拍照打卡。
339
-
方圓不到300公尺內,就有三井物產舊倉庫、總督府鐵道部以及北門三個歷史建物,再加上遠方的環河北路高架道以及新穎的現代建築,堪稱台北城的歷史縮影。
693
-
台北郵局俯瞰北門。
450
-
由台北郵局屋頂居高臨下,所見範圍中除了北門外,還有圖中下方紅色磚造屋為日據時代三井商社舊倉庫,如今已經幾近毀損乏人問津,對照照片後方日據時期鐵道部整建進入尾聲,即將在今年六月以全新風貌重建天日,兩種待遇令許多史蹟保護人士有所不滿。
490
-
三井物產舊倉庫興建時間現已經難以考究,初估已經破百年歷史。該倉庫為三崁式兩樓磚木混合見造的房屋。在二戰後產權交由台灣省政府管理,並於2002年移交給台鐵局,2011年則成為市府指定歷史建築。
但日前台北市府拆除北門高架道時,為了交通線型順暢,有意拆除並移至三井物產舊倉庫,再度引發關注。反對拆除的專家學者認為,有以往中山橋宣稱拆除移至後會擇地重建的過往黃牛記錄,對於北市府現在的說法不置可否。
915
-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建築落成於1918年左右,至今已經快百年歷史。期間因台鐵局遷移至新的台北車站內,在乏人維護下閒置破敗。經歷了二十多年後,2014年由台灣博物館負責整修復舊,原訂今年春節開放,因故延至今年六月。
897
-
1930年落成的台北郵局,至今已經超過80年歷史,如今依然肩負著台灣郵政發展的重要使命。
532
-
日據時代稱之為台北郵便局的中華郵政台北郵局,興建於1929年,雖然僅有86年的歷史,卻是台灣郵政的最佳見證者。台北郵局外觀已經拉皮完成,以嶄新的風貌呈現給世人。
1161
-
北門與台北郵局,兩個不同時代的建築,見證了清朝末年至今的台北城演變。
345
-
撫臺街洋樓建物採用石木混合構造,一樓為石造,有精美的石拱騎樓,二樓及屋架均為木造,整體外觀十分的美麗,也顯示出當年合資會社高石組的雄厚財力。洋樓歷經日據的辦公會社、光復後的人民導報報社以及後期的警備總部諮詢案情室,甚至還一度成為宿舍與中醫診所。
464
-
撫臺洋樓內還有早期與現代台北市街景對比的展覽。
280
-
撫臺洋樓內部展覽的樣貌。
304
-
1910年落成的撫臺街洋樓位於延平南路上,是台北市少數民間興建並保留至今的古蹟。興建者為「合資會社高石組」。經過北市府翻修後,如今成為文物展覽館,免費開放供民眾參觀。
345
-
博愛路與延平南路交會口一帶,在日據時期為京町四丁目。隨著相機與攝影相關產業越來越蓬勃發展,價位也十分親民,這邊逐漸形成為攝影愛好者口中的「相機街」。
686
-
延平南路(右)與博愛路(左)現在的樣子。
397
-
日據時期台北市地圖。
310
-
一般人可能很少注意,撫臺街洋樓旁的三層建築,在牆面上有美麗的雕飾。日據時代興建的會社建築大都是有此特徵。
371
-
中山堂日據時期為「台北公會堂」,精緻美麗的外觀與大阪、東京、名古屋公會堂齊名。設計者為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畢業的井手薰。現則為一般展演或典禮舉辦的場所。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