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與今,路的故事-國父紀念館三張犁鐵道週邊
在老台北曾經有許多條鐵道出現,其中唯一一條,長度僅二點多公里的「軍鐵」—三張犁鐵道,見證了信義區的轉變。(好房網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市民大道就是縱貫線鐵路地下化後興建的高架道路;但是更多人都不知道,曾有一條鐵道曾出現在熱鬧非凡的台北市東區國父紀念館、台北101一帶。透過美早年空拍所繪製的地圖,再加上現在主要目標建物標註後就可以發現這一條短短2公里多的三張犁鐵道曾經存在的證據。
1398
-
透過Google地圖可以發現,由市民大道延吉街交叉口,有一條呈現倒S形彎曲往東南延伸的道路,現在是停車場,而在1930年代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張犁鐵道。
1779
-
三張犁鐵道就是由左邊(市民高架)與右邊(延吉街)交會口分岔出去,走一小段延吉街後再略偏右彎的方向前往國父紀念館。
989
-
鐵道現在的樣子。
790
-
當年鐵道走的路線,也就是現在看到的華視大門口已經成為停車場。
904
-
由國父紀念館一號出口後方朝二號出口方向看過去,這個角度就是當年鐵道往、返的方向。
656
-
由忠孝東路四段往東方向(光復南路前),也就是捷運國父紀念館一(左)跟二(右)號出口之間的樣子。早年三張犁鐵道的軍鐵就是穿過這裡前往聯勤汽車基地勤務處與四四兵工廠上下料件以及成品。
739
-
老台北人都有印象,行車走路到這裡,很多時候都要停下來等火車經過。
801
-
繼續往前走到國父紀念館二號出口,可以發現路的形狀與一號出口那邊類似,都是彎曲的走向。
795
-
由光復南路交會口往國父紀念館站二號出口方向看,更可以很輕易的分辨出這是當年鐵道的路線。據耆老指出,原本路面還有鐵軌遺跡存在,經過多次整理後已經消失。
831
-
當年的鐵道現在成為逛街吃美食的林蔭路。
641
-
在國父紀念館旁光復南路上的光復國小,校門口看進去有一座多角形狀名為「光復樓」的建物,她存在的歷史比國父紀念館還早。光復樓興建於1970年,但是國父紀念館一直到1972年才落成啟用。
909
-
現今台北市議會的樣子。早年三張犁鐵道就是通過台北市議會大門前。
743
-
三張犁鐵道穿過現在國父紀念館後,再以偏南的方向通過現在地下化基隆路到對面,也就是現今的台北市政府,然後再往東到現在的松仁路為止。
697
-
現在市府周邊的樣子。基隆路原本是整段都在地上,而且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是聯絡松山、三張犁、六張犁、興雅的小路。直到日治時期拓寬成40米道路。國民政府來台後經過多次道路調整變更,並為了打通忠孝東路與仁愛路交通,此段道路地下化,然後成為台北市議會一部分。
811
-
拿掉畫面上的高樓、紀念館、國小之後,這一帶曾經水田處處,也曾經是日軍、國軍後勤的大基地之一。
732
-
當年的鐵道現在成為當地居民慢跑散步的路線。
697
-
三張犁鐵道遺跡還有嗎?嚴格來說已經不存在,僅有當年鐵道寬的部分路線可以憑弔。這個是朝向光復南路的方向。
771
-
三張犁站到國父紀念館內路段(往信義計畫區新光三越方向)
724
-
現場僅有一面說明牌。很多人去過國父紀念館,卻不見得有看過這段說明。
4958
-
仁愛路在1947年時僅有現在的復興南路到敦化圓環這一段短短幾百公尺長度的道路。一直到1970年左右才延伸到基隆路交接。延伸的主要原因莫過於國父紀念館進出需求。現在看到美麗的林蔭大道已超過四十年的歷史,也是當地人散步慢跑的最佳去處。而三張犁鐵道當年就是與仁愛路平行,路線落於國父紀念館圍牆內。
870
-
國父紀念館大門口正對面有一處已經封存的聯勤宿舍,這是提供當年「聯勤兵工技術學校(現為後勤訓練中心)」校職員居住的屋舍。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