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攜手工研院 拚搶5G商用化

2017/12/19 12:12

記者蘇嘉維/台北報導

聯發科(2454)搶攻5G市場,已經攜手工研院研發出可提高網路傳輸頻寬的LWA(LTE/Wi-Fi Link Aggregation)技術、可解決高頻傳輸限制的38/39 GHz 毫米波高頻段接取技術,以及可支援小基站傳輸能力的MUST(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技術,為台灣進軍全球5G通訊市場取得先機與商機,朝向2020年5G網路商用化目標邁進。

聯發科搶攻5G市場(維基)

工研院與聯發科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雙方從2015年展開5G技術研發合作,從最基礎的技術研發、5G測試場域及關鍵標準專利布局上都有重要突破。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表示,工研院與聯發科技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於2016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雙方已攜手展示全球第一套LWA系統,領先全球將聯網速度提升至 700 Mbps,藉以鏈結國內廠商形成國有自主之產業生態鏈,提前為5G技術研發鋪路。

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表示,與工研院在LWA及38/39 GHz 毫米波高頻段接取技術研發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默契基礎,今年更投入5G MUST系統開發。聯發科技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多用戶干擾消除技術應用在手機接收器的公司,使用工研院提供可支援MUST技術的測試環境,聯發科完成了此項技術在無線環境下的驗證,為它在5G系統的商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解決5G高頻傳輸問題,工研院與聯發科共同聚焦於國際認可之38/39GHz頻段,提早投入研發,並先期布局波束形成(Beam-forming)、波術追蹤(Beam-tracking)、天線陣列、鎖相迴路等技術,使峰值傳輸率可達1Gbps,支援大於100Km/hr移動傳輸與100~200米涵蓋範圍,雙方已於今年初展示全球首套 LTE結合38/39GHz毫米波5G小基站雛型系統,為5G研發儲備動能,進入國際領先群。

在2018年5G標準確立前的關鍵時刻,雙方共同投入研發5G MUST技術,實現了非正交多重接取(NOMA),多用戶干擾消除(MUIC)和新型空中介面等功能,藉由工研院所提供之小基站MUST排程技術與場測環境,已成功完成與聯發科技手機端之功能測試及效能場測,在實測中對比4G平均可提升10~40%的網路頻譜效率,並在特定環境下可達近140%的提升。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