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教育支出 僅為長照經費0.8%

2020/10/18 09:13
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新聞透視
 
「養兒防老」觀念已經過時,現代老人必須有自我照顧的能力,終身學習是最好的解藥之一。但教育部現在投入高齡教育的經費每年才2.5億元,實在太少,政府應該想辦法讓更多銀髮族重新投入學習,他們身心靈都健康了,也可減少國家醫療支出。
 
1993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轉為「高齡社會」;預估到2026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社會老年化的速度驚人,政府必須盡快因應。
 
元智樂齡大學開設校外課程,帶領學員學習高爾夫球。(元智大學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老人從職場退休後,若生活沒有目標,很容易陷入沮喪,進一步生病。而現在的台灣社會,子女都自顧不暇了,愈來愈沒有能力照顧長者,因此銀髮族的想法必須改變,從被照顧者的角色調整為可以自我照顧。
 
多樣的學習活動,可以滿足老年人身心靈的需求,甚至讓他們再創自我價值,幫助其他人。教育部現在推動「樂齡大學」及「樂齡學習中心」,就是鼓勵高齡者投入學習,他們學了新知識或能力後,甚至可以「老人服務老人」,減輕政府的負擔。
 
根據高師大對他們「樂齡大學」學生所做的調查,長者的學習動機包括「對人生有新的探求」及為了從事社會服務而來學新的能力。由此可知,長者在樂齡體系學習,不是只有打發時間、沒事找事做,而是他們想藉此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甚至再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教育部現在每年編列的高齡教育經費僅2.5億元,相較於政府一年投入長照300多億元,資源分配明顯有偏差。再過6年,台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有必要加快腳步,在高齡教育進行更具前瞻性的布局。
 
政府應該以更大的力度推動高齡教育,並鼓勵學員在學習中貢獻所學,成立自主性服務團體,到安養院、孤兒院、醫院等地方,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服務他人,也讓自己人生更有意義。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