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率高達9成 勝過抗生素
2018/02/25 09:55
記者倪浩倫/台北報導
腸道菌叢若因使用抗生素遭破壞平衡,容易引發嚴重腸道疾病,研究發現,透過俗稱糞便移植的「糞菌叢植入術」,也就是將健康人的新鮮糞便稍做處理後,立刻灌進患者腸道內,以「艱難梭菌」為例,治癒率可超過9成,較抗生素的3成治癒率高出一大截。
糞菌叢植入術小檔案。圖/中時電子報
國內近來有數起向衛福部以專案申請「恩慈療法」進行「捐糞救親」的案例,林口長庚去年底,一名11歲男童捐新鮮糞便給感染艱難梭菌的弟弟,有效緩解腹脹、血便的症狀;去年4月,衛福部部立桃園醫院也有一名7旬老翁,因感染艱難梭菌嚴重腹瀉,甚至一度插管治療,在接受糞菌叢植入術後,不僅腹瀉頻率大為降低,更在5天後即出院。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說,人體腸道有數千種細菌,平時處於平衡狀態,一旦生病需使用抗生素,腸道內菌叢將因而失衡,最終剩下單一種的艱難梭菌,該菌會讓患者出現嚴重、頻繁的腹瀉,此時就算用到最後一線、最強的抗生素萬古黴素,也可能沒效,讓病人面臨無藥可醫的險境。他也說,糞菌叢植入術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發展之一,且包括大陸在內,多國都已准許將其用在治療艱難梭菌。
台灣微菌聯盟召集人吳俊穎說,目前全球尚有212個糞菌叢植入術的臨床試驗在進行,半數在北美,半數在大陸和歐洲,除了用於治療艱難梭菌外,還包括發炎性腸道疾病、糖尿病與代謝疾病、憂鬱症、脂肪肝、胰臟炎、腸躁症、帕金森氏症及癲癇等。
陽明大學生化暨分生所教授、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說,民眾平時應多攝取乳酸菌或含纖維的秋葵、蘋果等蔬果,可幫助腸道好菌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