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上路 郵政、交通運輸後遺症發酵

2017/02/08 12:14

記者侯俐安、呂思逸/台北報導

「一例一休」上路後遺症持續出現。台鐵勞資爭議擴大,台鐵產業工會明天將號召兩百多人上凱道抗議;國道客運業者擬漲價;中華郵政原要讓一四○多家周六郵局不營業,昨天轉而宣布不減反增一家。

中華郵政原要讓140多家周六郵局不營業,昨天轉而宣布不減反增一家。(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針對客運業調漲票價,交通部已在協調盼業者三月後再漲;周六郵局維持營運則預估一年將增兩億元人事成本。此外,昨天台北市評選掃墓公車,得標業者最大困擾是周一到周五要服務通勤族,六、日還要基於政策使命開掃墓公車,業者成本增加,吃不消。

「一例一休」立法初衷是為推動勞工全面周休二日,但不少行業為了維持服務或營運,資方只能增加人事成本,勞方雖多出加班費,卻未真的享有周休二日。

理想現實有落差

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林祥生說,「一例一休」是用齊頭式的假平等,簡化勞工合理休假的問題,卻剝奪業者人力調度的效率與彈性,也忽略不同勞工對自身工時與收入的需求差異。從客運、台鐵或郵局等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公共服務來看,「一例一休」理想與現實確有落差。

林祥生說,對某些特殊性行業,勞動部應給予彈性及變形工時的權宜措施,授權給交通部針對行業特性讓勞資雙方來協調,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做彈性人力調度,否則硬邦邦推政策,客運不是漲價就是減班,最後受害的仍是消費者。

資方應增聘人力

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一例一休」是為避免勞工過勞,既已立法就該一體適用,不管是國營或民間事業,社會該朝縮減工時方向邁進,不可能因為勞工「想加班」價值觀後退,政府也不該打著「公共利益」藉口,長期剝削勞工。

他說,「一例一休」產生的勞資衝突應該是短期的,就勞工被迫加班議題看來,資方應增聘人力解決。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