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山洞 倒掛2千隻冬眠蝙蝠

2016/01/27 09:50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

日月潭山區有座廢棄多年的坑洞,生態人士發現已成台灣體型最大的台灣葉鼻蝠冬眠洞,聚集逾2千隻以上的葉鼻蝠過冬;特生中心蝙蝠專家鄭鍚奇說,葉鼻蝠冬眠洞難得一見,呼籲民眾如果發現切勿驚擾。

這個葉鼻蝠冬眠洞也是牠們的夏棲洞,是南投縣魚池鄉一名沈姓鄉民去年爬山時發現,昨天記者再走進伸手不見五指洞內,赫見坑洞頂端吊掛著一隻隻外型可愛葉鼻蝠。

去年沈姓民眾探索這個夏棲洞時,數量約1千隻,昨探索發現洞內棲息逾2千隻葉鼻蝠,一隻隻倒掛在洞頂,睡得很沈,場面相當壯觀,屬台灣蝙蝠學會調查的冬眠洞。

鄭鍚奇說,冬眠洞是台灣葉鼻蝠群聚冬眠場域,環境條件要求嚴苛,需隱密罕見,以廢隧道或岩洞居多。

葉鼻蝠也是台灣最大的食蟲蝙蝠 (僅次於吃水果的台灣狐蝠),翼展長約60公分、體重約40多公克,是東亞家蝠10倍大。

鄭鍚奇指出,台灣有35種蝙蝠,保育類有無尾葉鼻蝠與狐蝠二種;台灣葉鼻蝠是最容易在洞穴、坑道中被發現的蝙蝠,因為牠的體型碩大而常被誤認為「台灣狐蝠」,台灣葉鼻蝠棲息時一隻一隻分開,是除了體型之外的辨識方法之一。

蝙蝠的棲所,鄭錫奇區分為洞穴型、樹棲型或建物型三大類型。他說,人為干擾是蝙蝠最主要的威脅來源,一般民眾因為好奇入侵蝙蝠所在的洞穴或隧道,都會造成很多蝙蝠驚惶失措而不敢回到原地棲息。

台灣葉鼻蝠 國內最大型食蟲蝠

台灣蝙蝠資訊站指出,台灣葉鼻蝠屬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蝠類,展翼長度可達60公分,體重45至65公克。為具有大型耳殼的夜行性動物,體色黃棕色或棕色,幼蝠體色接近黑色,於夜間成群飛出洞穴外覓食。

台灣葉鼻蝠多飛行於樹冠上下層或水域面,甚少飛行至天空;主要食物為金龜子、蟬、蜚蠊(蟑螂)、天牛、大型蛾等,也能捕食停棲隱身於樹枝葉面的昆蟲。

和一般蝙蝠科不同的是,葉鼻蝠的超音波經由喉嚨振動經鼻部發出,以嘴巴抓取獵物時仍能偵測周遭變化,其發達的鼻葉和大型外耳,使得面目較為猙獰,但不是凶惡的動物。

它主要棲息在洞穴、坑道或廢棄建築物中,分布在海拔1700公尺以下,屬群居型的蝙蝠,但棲息時個體間會保持距離,一隻隻分開。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