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廠古蹟變餐廳 學者:無腦

2015/04/07 10:44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市定古蹟建國啤酒廠部分空間改造為婚宴會場,但台灣菸酒公司尚未遞送古蹟再利用計畫書即逕行室內裝修,北市文化局本周將邀集文資委員到場會勘。學者則批評,文化資產再利用,總是無腦地與餐飲業畫上等號,讓全民付費維護的古蹟,成了少數人使用的餐廳。

台灣菸酒公司欲將建國啤酒廠成品倉庫委外改造成婚宴會場,引發爭議。(江慧珺攝)

建國啤酒廠繼將成品倉庫委外開設全台首座啤酒廠古蹟熱炒Live House餐廳後,近期又將部分空間改造為婚宴會場,但因文資程序尚未完備引發爭議,目前該婚宴會場的臉書粉絲專頁也暫時關閉,甚至臨近成品倉庫、直通伊通街的後門也悄悄封閉。

北市文化局表示,台酒公司今年1月15日來函請文化局同意進行室內裝修,因屬古蹟再利用工程,文化局在1月23日函請該公司提送設計書圖及規畫說明,但至今仍未收到補件。將邀集文資委員前往勘察,並送文資審議大會討論。

師範大學文創學程教授夏學理指出,古蹟再利用主要是避免私有古蹟所有權人反彈;但公有古蹟不能用同樣思維,特別是公有古蹟編列維護預算,等同是全民付費,不能輕易委外經營。

他表示,無論是建國啤酒廠或是先前文化局力推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再利用方式清一色都是餐飲業,有違文化比例原則。

以歐洲地區為例,德國煤炭鋼鐵重鎮盧爾區,現在擁有上百座博物館、劇院;英國造船業著名的利物浦、加拿大溫哥華的葛蘭湖島,現在都搖身一變成為文化之都,反觀台灣都是以餐飲為主,文化藝術淪為點綴。

文化局主任秘書劉得堅表示,文化資產再利用與餐飲有關,主要希望提升經濟效益與自主經營能力,他以台北故事館為例,門票收入偏低,餐飲業加入比較能穩定收入,且台灣人重飲食,這才能永續經營。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