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稅合一稅改 豈能自廢武功?
記者林淑慧/報導
毛揆上任首日即明示核四是否商轉,留待未來決定,立委上周也將證所稅大戶條款暫緩3年,於法有據的政策尚且都能「封存」,以此推斷,立法部門醞釀「翻案」即將上路的兩稅合一稅改,似乎有前例可循。
證所稅大戶條款暫緩3年,也讓原本即將上路的房地合一蒙上一層陰影。(好房資料中心)
為了力挽見底的國家財政,財政部今年陸續完成了所得稅法修正案,包括個人綜合所得稅新增一級稅率45%,以及攸關企業盈餘及大股東抵稅權的兩稅合一稅改,均為財政健全方案的重要骨幹。財政健全方案修法時,是在立法部門支持下,才得以順利三讀通過。
如今,新法已箭在弦上,減稅措施已公告,但立委突然又要召開公聽會,重新討論股東可扣抵稅額恢復百分百扣抵的必要性,試圖翻案,但立委在做此決議前,真的要好好想想,財政平衡該怎麼辦?
財政部推動加稅,主因在於國庫困窘、國家債臺高築。國家財政如此惡化,主要是多年來政府打著「減稅拚經濟」的旗幟,不斷濫用減免稅的結果。中央政府債務突破5兆,每年支出都要舉債養債,國庫財政堪憂。
中央政府總預算,年年都有編不出來的窘境,足見財政部「持家」辛苦與壓力,政府開源節流的方法有限,財政部只能勇於任事,提出一年為國庫增加800億元的稅改方案,佐以對薪資所得者、身心障礙者的減稅措施,除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肩負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的使命。
稅收攸關國家永續發展,兩稅合一新制若無法上路,不僅執政黨的行政、立法部門,將面臨政策反覆、敗壞國家財政的批判;少了兩稅合一的500多億元的稅收,期盼2016政黨輪替、再度執政的民進黨,屆時也將接收債臺高築的國庫,施政也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回顧過去稅改之路,推動政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財政健全方案能否成功,除了端賴執政者的決心與執行力,立委諸公也得好好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