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效應不再!2024生育率反減少 生殖醫學專家:恐失守13萬人

2024/12/30 09:35
聯合報記者廖靜清/綜合報導
 
2024年接近尾聲,但生育率不是太樂觀,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胡玉銘表示,龍年效應不再,今年更創下史上龍年新低,截至今年11月所累積的新生兒僅12萬2360人,可能龍寶寶會比去年的兔寶寶還少,甚至失守13萬人。
 
胡玉銘說,龍年的生育率不但沒增加,反而還比去年少,年輕人逐漸喪失生育意願,這不僅是國安危機,國家各行政系統都面臨倒閉。他以新加坡為例,少子化加上高齡化,引發世界首富馬斯克在個人社群發文,「新加坡正在走向滅亡」,這情況也將發生在其他國家。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胡玉銘表示,國人晚婚晚育現象日益普遍,這2年來,凍卵的人數增加了2倍之多。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胡玉銘指出,國人晚婚晚育現象日益普遍,這2年來,凍卵的人數增加,從10%提高到逾20%,不少女性為自己保留一線「生」機。不過,女性過了35歲以後,卵子數目快速下降,卵子品質跟著下滑,胚胎染色體異常率也會呈指數型上升。且高齡懷孕生產有高風險,他建議,45歲前完成生育。
 
「年齡」是生育最大的關鍵,胡玉銘強調,35歲前涷卵受孕率可超過4至5成;到了40歲,只剩2成5左右。雖然只差了5歲,但取卵的數量、品質卻差很大,跟「AMH」也有關係,指的是卵子庫存量的參考值,AMH指數愈高,其卵巢的卵子庫存量愈多。
 
一般來說,正常年輕女性AMH指數為2至5之間,40歲以後,AMH會大幅下降至1以下。胡玉銘表示,AMH是醫師了解個案身體狀況的生物指標,並非治療評估的唯一標準。他分享,有20多歲的女性抽血檢查,發現數值不到2,考慮及早凍卵保存,成功冷凍12顆卵子,保存了生育能力。
 
胡玉銘分享「樂孕要點」,並把握35歲的生育分水嶺,30至35歲之間進行凍卵比較理想,可以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
 
1.依身體年齡與檢查數值,由醫師評估取卵數,並非愈多愈好。
 
2.凍卵技術純熟,不會讓更年期提早報到,以及造成卵巢早衰、取卵手術損傷卵巢。
 
3.透過健檢了解身體狀況,或是抽血評估AMH數值,為生育計畫做準備。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