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減碳:植樹、栽花、種電 百種生活法

2016/06/28 10:53

本報記者董俞佳

韓國省下一座核電廠,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社區民眾的努力。其實,台灣六年前也開始體認到減碳必要的「社區力」,環保署推動低碳永續社區計畫,過去五年全台有約三成的社區參與,其中有廿多個做得最好的標竿社區,環保署未來將鼓勵這些社區認養鄰近社區,以一地帶一地的方式,讓低碳社區遍地開花。

許多環保團體、學者都提倡節能減碳應「由下而上」,採「地方包圍中央」方式,像是韓國首爾靠著居民的節能努力,吸引世界矚目。

環保署方案整合室副執行秘書許仁澤表示,六年前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中得出每個縣市至少要有兩個低碳社區的決議;縣市政府也朝低碳城市發展,如:台南市五年前標榜低碳城市元年、新北成立低碳中心等等,紛制定城市減碳目標。

許仁澤指出,低碳社區指的是居民不用那麼多的資源與能源,朝降低排碳的方向發展;據統計,過去五年內全國已有兩千一百個社區參與低碳社區計畫,包括彰化大有社區、台南金華里等都是成功案例。

許仁澤表示,五年前居民,甚至政府部門都還不太清楚什麼是「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環保署的低碳方案整合辦公室協助地方社區連結政府資源,由環保署人員進到社區實地診斷出「減碳評估書」,評估書提供給村里長、協會秘書長等,由當地居民自提減碳計畫。

許仁澤說,剛開始大多數的社區都是從環境綠美化做起,例如在空地種樹、建立小花園等等;隨後,開始培養起低碳社區的志工,教導什麼是低碳生活概念。

環保署加碼推出一百種邁向低碳社區的作法,現在有些社區自發性推起太陽光電綠能發展,有些社區在屋頂種菜、開發社區農田,低碳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正在台灣社區陸續發酵。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