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銀賣富邦 就是賤賣

2015/02/03 12:00
黃琮淵、吳泓勳、黃天如、陳宥臻、王莫昀/台北報導
 
如果這不是賤賣、甚麼才是賤賣?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委員徐嶔煌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北銀當年賣給富邦,不只賤賣,更巧妙利用躉售物價未達25%規避資產重估程序,讓這樁金融史上最大污點合併案再成焦點。徐嶔煌說,除了台北市長柯文哲點出的5大案外,北銀怎麼被賣給富邦也應好好查查。
 
若看同一段期間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這勉強和房價有一些關係,根據統計,這段期間CPI的漲幅高達4成。
 
 
報稅當併購 財政部打臉
 
徐嶔煌細究富邦併北銀有三大疑點,一是當年北市府引用的《營利事業資產重估價辦法》,依該辦法第3條規定,營利事業之固定資產,於當年度物價指數較該資產取得年度之物價指數上漲達25%以上時,得申請辦理資產重估價;而北銀持有的不動產是1982~90年持有,而2002年北銀賣給富邦時,這段期間的躉售物價指數是負成長,因此不必重估。
 
這一點,連財政部都出來打當年馬市府的臉。官員指出,該辦法是用來報稅,主要是反映公司真實稅負,非用於併購
 
疑點二是馬市府所引述的躉售物價指數(WPI),併購之前與1982~90年的WPI差不多,所以免重估。
 
這一點,又被主計總處打槍。官員表示,WPI是商品「批發價格」的變動狀況,其中有大宗物資、機器、木材、皮革、紙張、服裝、化學製品和農產品等,中間沒有一項和房地產有關以WPI沒有漲證明無需重估的邏輯是錯誤的,是誤導無知的民眾。
 
物價比房價 主計處打槍
 
若看同一段期間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這勉強和房價有一些關係,根據統計,這段期間CPI的漲幅高達4成,若是根據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1999年所做的研究顯示,1982~90年的台北市中古屋價格指數約在40~80,但2002年此一指數在100以上,不做資產重估,台北市民少說吃虧2成,多則達150%
 
徐嶔煌質疑,馬市府是以「躉售物價總指數」作為物價衡量標準,但「拿物價指數比房價?這是甚麼鬼邏輯?」物價平穩,房價可以翻很多倍啊!這種「膝蓋想得出的道理」,我們都知道,這些市政府的官員會不知道嗎?
 
併購不重估 北富銀首創
 
徐嶔煌指出,北銀的北銀大樓等多家 分行資產價值嚴重低估。高源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細算,光這六大地產北銀取得價值僅約36.42億元,到2002年與富邦合併前的市價已高達80.26 億元,高出取得價值逾一倍以上。
 
徐嶔煌臉書說:「台北銀行91年出售給富邦金時,共擁有3545多坪土地,2.7萬坪樓地板面積,這些資產被用很低的原始購入價格估算為83億多,還低於公告現值的價格,更遠低於市價」;「如果做過資產重估後,真正的市價可能是83億的N倍之多!如果這不是賤賣、甚麼才是賤賣?」
 
大型事務所會計師也強調「不合常理」,事涉併購案,包括土地在內的資產一定要進行資產重估,全世界走到哪裡都是這樣,就像當年台新金持有彰銀特別股,價格怎麼算,彰銀所持有的資產也必須進行重估,按成本價算不是便宜了買方。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