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案…不排除市府出資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顛覆傳統BOT案政府零出資的作法,台北市政府規劃未來BOT案招商,將不再像過去以商業極大化掛帥,會視案件的公共性,除降低權利金外,也不排除市府出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第一件招商案—內湖科技園區產業支援設施開發計畫BOT案將於本周四簽約,後續已規劃「台北市南港生技產業聚落開發計畫興建營運移轉案」和「台北市南港轉運站興建營運移轉案」兩件BOT案。
台北財政局局長陳志銘昨(22)日表示,BOT的本質是公共建設,過去卻變相為土地開發,附屬事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挹注主體事業的財務缺口,後來變成投資者最在意的財務金雞母。
他認為,若一開始就以土地開發為導向,加上附屬事業極大化,容易導致政府部門與民間投資者一直圍繞在權利金的戰場進行角力,忽略公共建設對社會的價值。
陳志銘說,為避免再犯過去BOT案附屬事業極大化、公共建設功能極小化的錯誤,柯文哲要求財政局重新檢討制定「政府規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之標準作業程序」外,同時主張不要再陷入「政府零出資、以權利金為導向」的財務迷思。
他指出,很多公共性質較強的案件若採BOT方式推動,權利金可能很低,甚至市府可能得投資一小部分,例如社福事業(如長照、教育類),畢竟投資案如果無法獲利,廠商是不會來的。至於市府規畫的BOT案是否有市府出資的案件,陳志銘說現在還沒有,但以後不見得沒有。
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表示,周四要簽約的內湖科技園區產業支援設施開發計畫BOT案,是以辦公室及支援設施為主(以營運育成中心為主體事業),並非做為大型商場使用性質的BOT開發案,新創育成中心面積至少須達5,441坪,占產業支援設施用地法定容積樓地板面積30%以上,未來營運期間預計每年累計孵育國內216家、國外十家的新創團隊。
產發局指出,這件BOT案預估民間投資48億元,可創造3,600個就業機會,整體政府財務效益至少86.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