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商離離落落 新北公有市場沒人氣

2014/04/07 11:25

記者吳文良、林昭彰、余佳穎、高宛瑜/新北報導

新北市有46座公有市場,根據市場處統計,三重中央市場等10多座攤位出租率未達7成,其中板橋後埔等4處更低於6成,由於買氣冷清,攤商相繼遷出至市場外違規擺攤,衍生市容髒亂等問題,也讓當初政府美意打折扣。

新北市新店碧潭公有市場規畫25個攤位,但平日僅6到8攤營業,攤位空蕩蕩,相當冷清。(記者高宛瑜/攝影)

 

市場處調查,使用率(攤位出租率)未達7成的包括三重中央、汐止中正、貢寮澳底、萬里、雙溪、鶯歌、永和新生、板橋後埔、瑞芳九份、蘆洲、中和員山及新店碧潭等。

「以前人擠人,現在沒人啦!」新店碧潭公有市場賣豬肉50年的鄭銘說,市場1998年改建,1、2樓都做市場,但沒法吸引人潮,2樓長期閒置,1樓25個攤位平日只有6到8攤進駐,假日最多12攤。

記者採訪時,市場顯得空蕩蕩;「沒甚麼人會到這買啦!」羅姓水果攤商說,新店路前頭的攤販「吸光」客人,幾乎沒人走到後面的公有市場;賣菜25年的蔡小姐說,除了超市、大賣場搶客外,很多客人還是喜歡「傳統」的市場。

三重三和夜市裡的中央市場有86攤,因為生意不好,目前有19攤「待租」。即使租攤也未必天天開張,攤子和客人都零零星星。

板橋區捷運府中站附近的後埔市場燈光昏暗,攤商和客人都不多,市場48個攤位僅19個攤位出租,連著3年出租率不到5成,仔細觀察這裡的攤販多半經營超過20年,客人以熟客為主。

攤販廖阿姨說,「年輕人喜歡去超市買,生意真的很爛!」

30年前,後埔市場攤位爆滿,路中間、外面馬路都是小販,「以前每天都擠得水洩不通,還會擺到路上,影響交通!」市場賣熟食的陳阿姨回憶。賣菜許阿姨說,自從湳興批發市場開始開放小賣,價格便宜、選擇多,客人漸漸被吸引走。

顧客心聲/「貨不齊、不好逛」 來一次就不想來

「沒效啦!」三重區中央市場幾年前花數千萬元整修,生意就是好不起來,賣雞的老闆娘強調,只要市場外滿街流動攤販,生意不會好起來;顧客則認為,公有市場「貨不齊、不好逛」。

她無奈說,不求趕走攤販,「反正我年紀大了,加減賣些老主顧,哪天累了就收攤。」

板橋區後埔市場賣菜的許阿姨說,沒辦法吸引新客人,主因還是進駐攤商太少,「希望政府可以鼓勵更多攤販進來,至少讓選擇更多,人潮也願意留下,才有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機。」

攤商陳阿姨也認為市場重要的是選擇性多,「像現在這裡沒有牛肉、羊肉,新客人也許來買一次,下次就不想來了。」

買菜的王太太坦言,「哪裡方便,哪裡買」,三重中央市場硬體設備不差,但攤位少、貨不齊,她覺得不好逛。

顧客王小姐說,如果公有市場可以整修,讓燈光更明亮,地板也重新整理,或許可以吸引民眾「進來」看看。但她也認為,沒有足夠攤商進駐,即使環境再舒適,對消費者吸引力仍不足。

顧客林先生說,市場定期舉辦活動,推出優惠或提供滿額贈生活用品、或是進駐「馬殺雞」服務、兒童遊樂區,「多角化經營,可以吸引整家人一起來市場買菜,也許能活絡這裡的氣氛。」

婆媽青睞/洽公順便買菜 「沒事進來吹冷氣」

【記者吳文良、余佳穎/新北報導】位於泰山區十八甲重劃區的泰山公有市場,不僅有電梯、手扶梯、手推車、營業時開空調,市場內令人感受到清爽與乾淨,最近還獲經濟部三星級優良市集及綠色市集認證。

市場1樓賣百貨、服飾、飲食,二樓以生鮮蔬果為主,攤位擺放整齊,燈光明亮,讓人感覺像在逛「百貨店」,加上市場與衛生所、戶政事務所及圖書館共構,讓媽媽們可以洽公又可買菜,很多民眾表示「沒事進來吃東西,吹冷氣也很爽!」。

「要讓市場生意做起來,不能只靠政府力量,更重要是市場攤商要團結共同振興生意」,市場處長謝俊隆說。

已成為公有市場「樣板」的泰山區公有市場,攤商自發生組織和動員,維持市場整潔和明亮,更定期舉辦促銷活動,還有獎助學金回饋當地學生。

此外,謝俊隆表示,市場處正研擬轉型活化方案,未來將營造每處公有市場的在地專屬特色,顛覆民眾對傳統市場的刻板印象,賦予老市場新生命。

市場處市場經營科科長廖士煒說,例如萬里和貢寮澳底市場因位置靠海,可變身為生鮮市集,或結合餐飲業者販售海鮮美食。

板橋後埔市場則規畫打造為「有機市集」,讓臨近地區栽種有機蔬菜的農友設置據點,強調產地直送,至於新店碧潭市場則因鄰近碧潭風景區,人潮集中於假日,預計改造為「觀光文創市集」,提供藝術家擺攤空間。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