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社造鄉土 嘉義竹編傳藝再發光
2015/11/16 10:26
記者謝恩得/溪口報導
「我們的村子不能再沒落」,旅居外地多年的溪口鄉民陳梧桐事業有成,返鄉看到村庄稀微的景象,花了近半年兩地奔走,和村民溝通討論。
陳梧桐3年前成立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促成社區營造,昨天成果展的傳統竹管厝和大型雞籠,重現竹編老師傅們的真功夫。
陳梧桐16歲時搬到外地,美國留學後打拚事業,7年多前擔任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方案輔導委員,回到嘉義縣看到新港板頭厝成功的社區營造,也看到家鄉因產業消失、人口外流的低迷,人口從3千多人,至今不到1500人,少了一半以上,鄉村不再熱鬧,黃昏後整個沈寂。
他想到崙尾、天赦早年是竹編的重鎮,村庄的老師傅依舊有著好工藝技術,雖然竹編器具被塑膠品取代,但還是可轉型,希望透過傳統產業成為社區營造的方向。
雖然工作忙碌,他還是兩地奔波,花了5個多月和村落的長輩、意見領袖們溝通,整合地方不同意見,3年前成立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他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期間也曾有人懷疑他的動機,是不是想選民代,後來村民還幫他破除傳言。
但陳梧桐也得顧著自已的事業,家鄉還是要有人出來帶領,遊說10次終於說服同輩的蔡世緯擔任協會總幹事。
蔡世緯是竹編工廠第二代,看著竹編業的輝煌和消逝,他也轉型畜產業,原本不想再踏入竹編,陳梧桐的誠意打動他,兩人號召村庄老師傅和志工們,將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和社區帶動起來。
如今常有機關團體參訪,並邀請前往各地教學,老師傅們也轉型將傳統竹器變成生活文創,雖然竹編協會資源很少,經營困難,但鄉親們都看到村子又活絡起來,昨天成果展就有許多熱心村民當志工,當解說或接待人員,要讓更多人認識崙尾和天赦的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