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虧損嚴重 淨值將歸零

2013/05/02 11:21

記者顏瑞田/高雄報導

由中鋼、遠東、統一等集團等轉投資的高雄捷運,營運5年來,因運量未達損益兩平旅客人次,加上龐大的折舊攤提和利息費用,導致虧損嚴重,預估3個月內,淨值即將歸零!

高雄捷運目前每日平均運量15.4萬人次,圖為列車準備駛離R17世運站的畫面。(圖/顏瑞田)

為確保高捷永續經營,高雄市政府啟動危機處理機制,決定修改BOT合約,提前接收高捷機電設備,負擔高捷每年的銀行貸款利息2億多元,可望讓高捷的經營壓力大為減輕。但相對地,高市府也強力要求高捷必須透過減資,一次消除累積虧損87億元,並增資15億元,以利後續營運;高雄捷運局預估,透過連串改善措施,4年後高捷可以轉虧為盈。

高雄市長陳菊昨(1)日率領副市長劉世芳、捷運局長陳存永等相關主管,向高雄市議會專案報告,說明「市政府以修約方式,提前移轉高雄捷運公司機電資產,以改善經營現況」案;以爭取市議會支持,同意市府在103年度辦理購建高雄捷運資產263.77億元、舉債173.2億元的補辦預算,至於利息費用2.65億元則併入102年度決算辦理。

陳菊強調,高雄捷運攸關南台灣經濟發展及公共運輸的重大利益,「捷運絕不停駛」,因此,在高雄捷運與台灣高鐵這兩個「全台唯二」的BOT公共工程相同,同樣面臨折舊攤提等結構性問題時,身為高捷的主管機關,高雄市政府一定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讓高捷永續經營。

她說,透過修改合約,提前接收高捷機電設備,是「最不得已的最適當措施」,此一模式,高雄市政府可減少100億元支出,同時,不僅不用拿出現金,又可在4年後開始分享高雄捷運稅前盈餘的50%,絕對是高雄市政府、高雄捷運公司、與公共利益3贏的局面。陳菊表示,如果採取「啟動三方契約」方式(形同接管成為市營),高雄市政府在資金上,恐怕要支付超過300億元;也可能面對南機廠與大魯閣開發案等場站開發,以及一卡通清算機制等接續問題;更重要的是,市府接管高捷後,捷運服務品質和安全、捷運1,400位員工就業問題,恐怕也是非常嚴厲的考驗。

面對連立堅、黃柏霖、及吳益政等多位議員的質疑,市府要如何確保債務不會飆高?以及提前接收高捷機電設備的後續維修和重置費用的負擔責任?捷運局長陳存永保證,機電維修費用責任由高捷公司負擔,而重置費用市府只負責40%,最高不超過11.6億元。

陳存永說,高捷公司今年3月6日的董事會,已經通過將增資15億元,4月9日的股東會,也通過減資87.13億元,彌補全部的累積虧損,在市府介入高捷營運之後,過去4年來年平均運量成長10%的高捷,預估4年後,便可以轉虧為盈,並將稅前盈餘的50%,回饋給高雄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