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這麼富有?

2022/11/14 09:50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文
 
主計總處日前發布一則國情統計通報,表示2020年底我國每戶財富依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後高達79.8萬美元,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排名第三,僅次於盧森堡及瑞士。聞者莫不稱奇,台灣真這麼富有嗎?
 
近來屢有讓人讚嘆的數字,幾周前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台灣每人GDP將超越日、韓,如今每戶財富居然在OECD這個富人俱樂部裡也名列第三。我們並非OECD會員,原不在排名之列,這是我方參照他們的算法估得的結果。
 
2020年底我國每戶財富依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後高達79.8萬美元,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排名第三。示意圖/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事實上,有關2020年台灣每戶財富(資產淨值)1,263萬元,已於4月公布,並非新聞,這次通報的重點在於用購買力平價(PPP)所換算的數字讓人大吃一驚,依匯率換算,台灣每戶財富不到43萬美元,但以PPP取代匯率算出來卻逼近80萬美元,擴大將近一倍,這個算法合理嗎?
 
PPP的概念很簡單,在美國用一美元買到的消費品,在台灣要花多少新台幣才能買到,依世界銀行2017年的調查,約16.598元台幣,這16.598即是PPP,同年新台幣匯率是30.4,如此一來用PPP去折算的美元消費規模,是用匯率折算的2倍,意思是台灣物價便宜,在台灣一百美元的消費,足以在美國買到二百美元的商品。
 
簡單說,用匯率折算是反映你擁有多少美元,用PPP折算是反映你享有多少美元,擁有和享有之所以不同,就在於各國物價高低有別。此外,由於民間消費、固定資本形成、GDP的內容不盡相同,為求準確,各有各的PPP,以2017年世銀的估計,台灣這三類PPP依序是16.598、18.199、15.73。
 
很顯然,我們不能用民間消費的PPP去折算GDP,也不能用固定資本形成的PPP去換算民間消費,兩者內涵要一致才行。以此而言,OECD以民間消費的PPP去折算每戶財富,形同以消費流量統計的PPP,去折算房地產等資產存量的財富,兩者內涵相異,牛頭不對馬嘴,如此折算出來的數字,毫無意義。
 
依PPP的思維,若真要估算各國享有的實質財富,那就得進行一次跨國的資產價格比較計畫,以房子、土地、股票等資產價格算出PPP,再以這個PPP去換算各國實質財富,如此方有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由於消費品便宜,因此經PPP折算後的實質消費得以反映出台灣的幸福感,反觀台灣房價很貴,需不吃不喝十年才能購得一屋,極為惱人,而房地產又占每戶財富逾40%,如今以這麼廉價的民間消費PPP,去折算這麼高價的房地產,必然高估民眾享有的實質財富,如此豈不背離PPP的思維?
 
如前所言,PPP的思維是藉此調整來反映各國所享有實質生活水準,因此一國物價便宜,換算後的實質所得會升高,物價太貴的國家,換算後的實質所得會降低。如今台灣房價連年飆漲,相較其他國家,有過之無不及,若真有房地產的PPP,折算之後的台灣每戶實質財富自然要下滑,哪裡還會名列前茅?
 
近十年我們的消費者物價漲一成,而房價卻漲了6成,兩者相去甚遠,這充分說明以民間消費的PPP來折算每戶財富,不論從統計屬性或兩部門的價格趨勢而言,皆屬不宜。
 
小檔案 2002~2022年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97.0升至107.2,十年上漲10.5%,同一期間台灣的住宅價格指數由78.9升至123.9,十年大漲57.0%,房價漲幅是物價漲幅的6倍,此外,房價所得比,台北市16.1倍、新北市12.8倍,全國平均也達9.7倍。
 
小檔案 世銀每六年進行一次國際比較計畫(ICP),藉各國提供的一籃子商品價格清單,算出各國PPP,在非調查年IMF會估各國GDP的PPP,設2020年台灣的民間消費PPP為x,16.598:15.73=x:14.995,x=15.822,台灣每戶財富1,263萬元,除以15.822即得出79.8萬美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