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堂/看懂8種建築工法免上當!

房產小學堂_建築工法1
Q1.地震搖不停!哪種箍筋工法最安全?
台灣位處地震帶,因此更重視建築物的結構安全,以最基礎的箍筋工法來說,坊間有種說法,指出箍筋工法可以分成第1代及第2代,不過,日本株式會社ORIMOTO織本構造設計台灣分公司負責人、旅日結構技師林義閔表示,實務上其實沒有分所謂第1代、第2代的箍筋工法,唯一有的是耐震彎鉤90度與135度的差別。
一筆箍工法:
林義閔指出,一般較傳統的工法是用人工去綁鋼筋,而在這個加工過程,可能會有誤差較大的狀況發生。所謂的一筆箍相對較有系統性,鋼筋會事先在工廠彎折成與設計相應的大小,以一體成型的方式搬運到工地現場,直接套在需要固定之處即可。如此一來,鋼筋位置較不會跑掉,同時也可以防呆,避免將全數的安全性放在現場師傅身上。
螺旋箍筋工法:
是由潤泰精密獨創的一種工法,原理其實和一筆箍工法相同,差別在於一般一筆箍,呈現四四方方的形狀,而潤泰透過研究發現,將箍筋做成圓形螺旋狀,更能提高柱子的耐震韌性。不過,螺旋箍筋工法與一筆箍是否真具有差別,還是見仁見智。
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
由結構技師戴雲發所研發出來的一種專利工法,採一體成型的系統化施工方式,在柱內增設柱鋼筋及圓形箍筋,藉此增強垂直的乘載能力,並且強化柱核心的圍束,來提升抗震能力,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結構韌性度。
鋼筋續接器:
取代傳統人工綑綁鋼筋方式,透過鋼筋與鋼筋間的套管,打造出高防震的鋼筋關節。依性能分SA、FA及B級,其中常有建商強調使用的SA級為續接後強度、變形、延展性及韌性與母材鋼筋相近,優於傳統型。
Q2.房子結構形式有哪些?何謂筏式基礎及連續壁?
直接基礎:
所謂直接基礎,是指房屋直接放在條件足夠的土壤上面,讓埋於地面下的「下部結構」傳遞整個建築重量至土壤,而這樣的基礎又可以細分為以下3種。
1.獨立基礎每根柱子下方都有小基座,各自獨立直接置放於土壤上。
2.連續基礎:指的是2、3根柱子合併,聯合置放於土壤上。
3.筏式基礎:簡單說就是將地基上支撐的柱子如木筏一般結合起來,讓受力更均勻,有地震時整棟建築會像在竹筏上整體晃動,較具耐震性。此外,整個基礎底板也隔絕了地下水氣,防潮性也更優異,是現今大樓建案常採用的工法。
間接基礎:
當土壤條件不佳時,一般有2種方法,一是改良土壤,讓其乘載力變佳後採直接基礎作法;若無法改善土壤時,就會採用間接基礎,也就是透過所謂的基樁,把建築物的力量再傳遞給土壤。
擋土工程:
一般住宅都會挖地下室,不管有無鄰房,開挖時周邊的土都會往內崩,此時就必須要有擋土措施,而型態可分為鋼軌樁、連續壁等,一般以北部來說,只要開挖到地下室3樓,就會有外部審查機制確認建商執行這些措施。
一般擋土牆多為臨時性的支撐物,在開挖完成後,要將臨時支撐拆掉,還要在擋土牆內側重新施作一道地下室的外牆。而連續壁除作為擋土牆,也可用作地下室的永久外牆。此外,連續壁因為是混凝土結構,不僅水密性較高,也比較不會影響鄰近房屋的安全,且施工迅速。
房產小學堂_建築工法1-1
✦常見迷思✦
賞屋時經常會遇到銷售人員天花亂墜的形容自家工法有多麼先進獨特,不過實務上,不管是直接基礎或是間接基礎,都與土地的先天條件有關,結構技師也強調,只要設計得宜,不管何種工法,基本上安全性都不會有太大落差。
Q3.何謂混凝土設計強度?磅數越高越好嗎?
林義閔指出,理論上雖然是混凝土磅數越高越好,耐壓強度會跟著提高,但實際狀況是鋼筋也會有抗拉強度,兩者必須要互相匹配,甚至是柱、樑及鋼筋的尺寸都要相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一般以北部來說,常見的10樓至15樓層高的建築物,通常混凝土磅數都會落在6,000磅,低矮樓層建築則會落在4,000磅左右;至於20、30層樓高的超高大樓,就不單只是要透過混凝土磅數來加強強度,還必須要搭配鋼骨等其他建材。
Q4.抗震宅也有等級!耐震、制震、免震哪種最安全?
耐震(抗震):
不管是RC、SRC、SS建築,不透過任何外加輔助系統,單靠柱子及樑的強度來抵抗地震的,都稱之為耐震建築。
制震(減震):
在耐震建築之外,再額外增加輔助系統、制震裝置,且達到一定數量後,就可稱之為制震建築,有制震壁、阻尼器等形式。
免震(隔震):
所謂隔震,指的則是在建築物的低樓層或某一樓層作為隔震層,隔震層的每一根柱子下加裝隔震設施,來吸收地震能量。
林義閔指出,一般抗震優先順序,會是隔震最優,接著才是耐震與制震,以制震來說,消費者要注意的是,可能某些建築物在興建時會受限於成本,制震裝置數量達不到標準,實際上抗震能力就與耐震差不了多少,至於達到多少量才能真正制震,就必須尋求專業人士意見。
另外要注意的是,以耐震建築來說,所謂的耐震5、6級,指的是當5、6級地震時,建築「不會倒」,而非「不會壞」;而隔震建築則是要看隔震層的位置規畫,如果在規畫良好的前提之下,當5、6級地震來襲時,樑、柱皆不會有系統性的損壞。
✦常見迷思✦
台灣處於地震帶上,常可以看見建商廣告使用「耐震6級震度」、「防震係數高達0.384G」等。一般民眾對於耐震係數覺得越高越好,其實,耐震係數以0.25G為一個分水嶺,0.25以下耐4級地震,以上可以耐6級地震,但隨區域是否靠近斷層或鄰近山區坡面等條件,耐震效果仍會有所不同。
Q5.建築結構比一比!工法造價越高越安全?
鋼筋混凝土結構(RC):
台灣多數房子都是採用RC建築,主要是鋼筋搭配混凝土的方式興建。一般適用在中、低樓層建築,造價相對便宜但工期較長。
鋼骨結構(SS/SC):
此種建築樑柱內沒有水泥,主要是以鋼骨來達到建築安全耐震的效果,造價昂貴但施工期短,適用在超高建築。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SRC):
是以上2種工法的混合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搭配鋼骨的方式施工,一般在15層以上至20多層建築物可見此種工法,造價貴且工期長。
✦常見迷思✦
有些建案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銷售時就把「採用SRC鋼骨結構」作為宣傳,事實上RC、SC、SRC差別只在建築工法和材質不同,耐震與否關鍵還是在「施工品質」與「建築結構規畫」。
Q6.清淨工法拒空汙!何謂當層排氣、管道間封閉?
當層排氣:
過去老舊建築的作法是每戶的排氣設計藉由大樓的排氣管接到管道間,再通到頂樓排出,就會發生常見的鄰居抽菸自家也能聞到的困擾。所謂的當層排氣,就是每一層樓的廢氣直接在當層樓排出,跟鄰居不相通,自然沒有鄰居廢氣倒灌自家中的狀況產生。
管道間封閉:
台灣建築的浴室天花板上方管道間大多未封閉,有的安裝了暖風機、排風扇也都沒有接管到排氣管,導致廢氣、濕氣直接停留在浴室上方,或是臭氣逆流,若是沒有當層排氣的設計,可以請水電師傅封閉管道間,且在排氣管間加裝逆止閥,都能改善現況。
Q7.漏水屋最惱人!室內外防水工法如何看?
一般來說,只要建築物在建造過程中,每個樓層的混凝土養護好,通常都不會導致漏水。不過有些情況下仍有可能發生,像是混凝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或是微小地震等情況,因而產生裂縫。或者是建商在興建時,混凝土還沒硬化,就先行將模板拆除,也很容易出現漏水問題。
遇到外牆漏水時,一般住家最常見的磁磚牆會使用壓克力抗紫外線防水材來修補。浴室防水部分,最多整個剃除重新施作防水,像是塗抹彈性水泥2至3層,且防水層塗抹的高度要視自家蓮蓬頭高度而定,甚至可全室塗抹,更能防止水氣往上竄。
Q8.綠建築比較貴?何謂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興建或是日後使用過程中,製造出較少碳排、綠化較多的建築物。以建築工法來說,沒有使用混凝土的鋼骨結構SS構造,就能取得較多的綠建築分數。
台灣的綠建築標章則是自1999年起開始推動,由財團法人建築中心推動,包括綠化量、基地保水、二氧化碳減量、日常節能、汙水垃圾改善等總共9項指標項目。
在全球逐步往零碳排邁進時,許多建案開始主打綠建築,除了雨水/中水回收系統的費用較高外,其餘的設計稍做調整,例如油漆改為環保油漆等作法,並不會花費較多的金額。
 
(撰文:陳舒曼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