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家」的定義 人在那家就在那

2013/02/25 14:05

文 圖/陳安儀

 
我長期在女兒的國小擔任輔導室的志工媽媽,學校每學期會邀請專家,為我們上些專業輔導課程。有一次,心理諮商老師要我們每一個人以「家」為主題,畫一張畫。
 
有趣的是,其他志工媽媽都畫了理想中的「房子」:花園洋房、前有小河後有山坡……,寬敞的客廳,擺滿菜餚的溫馨小桌……,只有我,我的圖畫中只有八個大大的、滿面微笑的人頭。
 
 
隨後,老師要大家解釋自己的畫。在那一刻,我才突然驚覺,原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對「家」的定義,一向不是「住」在哪裡?而是「人」在哪裡!
 
算命師曾對我說,我命中有一顆「遷徙星」:命中註定,從小到大得不停的搬家。而且,不搬不行、越搬越旺!
 
我不知道「搬家」跟命盤到底有沒有關係,不過我這一輩子確實經常在搬家。截至目前為止,我住過最久的地方就屬現在,大約五年多 ; 而最多曾有過三天內連搬兩次的紀錄!算一算,我這輩子,搬家超過三十次!
 
小時候,父親常笑母親是「老鼠搬家」。我母親堅信「有土斯有財」,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她,只要手上聚積了一些錢,就拿去買地、買房。於是,我家從租房、住公家宿舍的無殼蝸牛,一路小房換大房、郊區換市區、一間變兩間……。
 
而我也就跟著我媽媽一路從台北搬桃園,再從桃園搬台北。其中,有幾次,我媽因為買房資金不夠,乾脆帶著一家大小搬回鄉下賃屋而居,好把台北新買的房子租出去,賺房租來付貸款。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母為了讓我進入好學區就讀,決定湊集所有積蓄,在台北市明星國小學區內買預售屋。沒想到,房子蓋好時,我爸爸剛好出國出差,於是,挺著八個月大肚子的媽媽,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個人裝箱、打包,短短幾天內便帶著我,坐在搬家公司貨車的前座,一路搖搖晃晃的從桃園搬到台北來。老爸回台後一進新家,歎為觀止,說我媽簡直比老鼠搬家還要俐落能幹!佩服得五體投地!
 
還有一次,我就讀國中,媽媽在桃園不知道為何(可能是房子有問題),幾個月內連續搬了三次家。我自己坐客運車回去,結果沒聯繫好,沒人來接我,我只好坐在車站路邊枯等。遇到以前的老鄰居,想順道載我一程,卻因我「不知道家搬到哪裡去」而作罷。我一個人坐在車站,想著:我要回家,但竟不知道自己家在哪裡?不禁覺得這直是世上最荒謬的事情之一了!
 
沒想到,我長大之後,卻「青出於藍勝於藍」,搬得比我媽更厲害。
 
高中時住救國團宿舍,每個學期都要換寢室,搬來、搬去也就罷了; 高三後搬出去外面賃屋居住,搬家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室友太吵、不能念書──搬!浴廁馬桶不通──搬!房東發現我交男友──搬!最妙的一次是,我遇到一個色狼房東,在不堪其擾之下,我只住了短短一個月,立刻又搬!
 
結婚之後,我還是搬家大王。搬家的原因倒也跟我媽媽一模一樣:小房換大房、郊區換市區。於是我一路從中壢小套房,搬到台北普通房、再換到現在的庭園別墅區。每一次家裡新添新的成員、或是房產漲價獲利後,我便持續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讓自己和家人,都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在心中歷數了自己的搬家經歷後,我心下雪亮:難怪,在大家畫「房子」當「家」的時候,我畫的「家」裡卻只有八個人頭:爸爸、媽媽、我和兒女、弟弟和妹妹母子。
 
對我而言,「家」是身上留著同一種血液的一群人;「家」是無論在哪裡,心都連在一起的一群人。「家」,是不離不棄、榮辱與共 ; 「家」,是一輩子的牽掛、是永生永世不滅的緣份。
 
「家」是人類最初且永遠的渴望。
 

或許,裝「家人」的「房子」隨時可以為了追求更好的享受或機能而更換,然而那住在我們心裡的「家人」,卻是那樣的珍貴,永遠無法替代啊!

 

陳安儀  小檔案

自小就是個好奇寶寶,興趣廣泛,尤其喜愛閱讀與寫作。

台大中文系畢業後,不務正業一頭栽入電視圈,之後轉任民生報、星報、壹週刊影劇記者,並在2002年與另外11位哺乳媽媽共創台灣母乳協會。

2005年開始擔任自由撰稿人,在「嬰兒物語」等雜誌撰寫專欄。出版「WHY NOT 時髦媽咪」、「孩子,我要教妳怎麼愛我」、「窩心~父母最知道的親子聊天術」等書。目前是電視談話性節目中之常客,經常應邀暢談影劇、兩性、親子、生活 等相關話題。

2008年六月開設「媽媽play親子聚會」。另有「陳安儀多元作文班」教導小學生閱讀與作文。

陳安儀的部落格:

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28458072

 

 

陳安儀的其他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