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招來台南香科 廟會逗熱鬧
記者邱雯敏/台南報導
台南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古都,數百年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世代傳承著堅定的宮廟信仰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民俗活動。從4月初「安定蘇厝真護宮王船祭」揭開序幕,隨之而來的「學甲上白礁祭典」和「鹿耳門聖母廟土城香」,本周「安定蘇厝長興宮瘟王醮」登場,接下來還有「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遶境」和「西港慶安宮刈香」,5月的台南廟會活動,精采可期。
整合多家宮廟行銷台南香科,市長賴清德親自參與扶轎,推廣宗教觀光。(陳信翰攝)
香科的「香」,指的是「刈香」,也就是向神明乞取香火的意思,是台灣西南沿海一帶對神明遶境活動的特有稱謂。香科的「科」,指的則是道教中的法事科儀,所謂三年一科、四年一科、十二年一科,就是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十二年一次的意思,或是以天干地支來稱呼,如今年是乙未年,就叫作「乙未年香科」。
香科特色王船和蜈蚣陣
王船信仰在台灣西南沿海一帶流傳很廣泛,是王爺代天巡狩、綏靖地方的交通工具,經過造船、請王、遶境、送王的儀式,將王船焚燒升天,代表王爺返回天庭述職,同時也把地方的邪穢一併帶走,蘇厝長興宮和西港慶安宮,分別在5月10日(農曆3月22日)和6月1日(農曆4月15日),都有送王的儀式。
每一間宮廟香科舉行的時間、王醮科儀的型式,都不太一樣,但台南香科一大特色為「蜈蚣陣」,由適齡的兒童扮演成歷史或神話人物,坐在長條形的台座上,裝輪推行或人力扛抬,因此又叫做「百足真人」,據說和過去曾文溪經常氾濫有關,由蜈蚣陣擔任香路先鋒,有掃除凶神惡煞,確保出巡遶境平安順利,座上孩童沿路發放平安糖,可以看到小孩發糖果給大人的有趣景象。
蘇厝長興宮古法開水路
被稱為曾文溪王爺信仰的源頭,蘇厝長興宮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台灣少數的純瘟王廟,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傳統的瘟王醮科儀。廟內主祀十二瘟王,卻沒有佛像金身,正殿的神案上,擺著三張太師椅,椅上各立一支「王令」,長興宮主委蘇本雄說,過去曾有信眾提議要為千歲爺塑造金身,但經過擲杯請示,並未獲得神明許可,因此王令就是王爺最具權威的信物,也讓十二瘟王維持神祕色彩。
因為沒有金身,長興宮每次舉行王醮之前,由紙糊師傅塑金身,並把紙糊金身放在鐵製王箱中,在曾文溪畔的竹筏上暫宿幾天,一方面有請水謁祖、飲水思源的意涵,一方面也是把三百多年王船漂流到蘇厝的歷史重演,這一段期間長興宮會派人24小時在此看守、定時上香,是國內罕見的傳統請王儀式。
長興宮的王船,由副主委謝福水承造,謝福水指出,一般王船的船■,也就是俗稱的龍骨,都是以整塊木頭修鋸而成,長興宮王船選用檜木,是以三節木料三角隼接而成,遵循古法,安裝有龍銀和水底鏡。
蘇本雄說,除了傳統的王醮科儀祭典,還規劃系列活動,今(5月9日)晚在廟前廣場,有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精采表演。明日就是恭送王船的儀式,至今仍沿習傳統風貌,長興宮送王這一天,將王船推送到王船地約1公里,不但維持著人力肩扛王船上路的固有方式,就連開水路,也都是人力挑水,「現在有的都用消防車啦」,謝福水說。
西港慶安宮台灣第一香
西港香被譽為台灣第一香,由祀奉天上聖母媽祖的慶安宮主辦,從清朝乾隆49年(1784年)開始,每三年一科,今年已是第78科,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逐次擴展,香境涵蓋96村莊,堪稱台灣第一大香,已被文建會列為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西港慶安宮宣傳組長黃百宏說,今年將有超過70頂神轎、60個陣頭前來共襄盛舉,「其中有三十幾個陣頭,都是在地角頭廟自己練的陣頭,不是那種職業的啦,別的地方看不到!」除了常見的金獅陣、宋江陣、五虎平西陣和白鶴陣,其中特殊的水族陣,還有全部由男生跳的大花鼓陣,都是難得一見的陣頭。
西港香不但規模盛大,規定還特別嚴格,部分地方廟宇,3日刈香活動中,都是最後一天最為盛大,陣頭最為齊全,但西港香規定得「從一而終」,從5月28日(農曆4月11日)的請媽祖開始,包括5月29~31日(農曆4月12~14日)的3天刈香,4天全程參與才能加入,「這對體力真的是很大的考驗,以前還有大學生運動員來扛轎,才一天就叫不敢喇!」黃百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