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百年 左營城牆遺跡重見天日

2014/03/15 09:44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軍方正在拆除的高雄自助新村眷舍,這兩天挖出清代古蹟,讓消失百年的左營舊城西門段城牆與城門基座遺構,再現世人眼前。

左營舊城西門段遺跡消失百年重見天日,左右兩側為內外硓石城牆,中間(人立處)為馬道。(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文化局長史哲表示,左營舊城為台灣所有明清舊城中唯一留有完整遺跡者,希望能重建「台灣第一石城」,見證台灣發展史。

左營舊城西門段城牆興建於清代,卻在日治初期就拆毀。文化局副局長郭添貴表示,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根據日據時代地籍圖與古籍套疊,研判自助新村裡應有舊城遺跡。

去年國防部要拆除自助新村,文化局便先將遺跡可能所在的三個街廓指定為暫定古蹟,舊城文化協會與高雄大學學者監看拆除作業,往地下開挖,果然有所發現。

計畫主持人高雄大學副教授陳啟仁指出,這兩天在自助新村範圍試掘了三點,發現了舊城內牆、外牆與馬道基座,與北門、東門段城牆構法吻合,確定應是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營築的石牆。

以硓𥑮石建造的城牆約九十公分寬,內外城牆的距離約兩公尺八十公分,可確定是清代建造的西門城牆主體,已有超過六十公尺長的城牆被發掘出來。

目前已指定為國定古蹟的舊城東門段、北門段城牆、南門城樓,城牆保留六百一十八公尺,是國內清代城牆保存最完整,範圍最大的城牆古蹟。

舊城城牆的特色是採用當地特有的硓𥑮石,作為城牆的結構材,以填土作為中央馬道的基材。日據時期為了在左營闢軍港,開路拆毀舊城牆;國民政府時期,把軍事基地改為眷村。

文化局長史哲指出,台灣舊城有台南、諸羅、台北城等,但這些城區多已修築房舍,唯有左營舊城廓、城牆基構,因緣際會得以完整保存,範圍又都處於公有地上。若能促成「台灣第一石城」的復舊,對台灣歷史文化深具意義。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