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政府政策削社會支出 加劇房市危機
2023/08/27 10:00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北京報導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何出現危機?據紐約時報一篇評論文章分析,這不單單只是房地產行業本身的問題,關鍵之一在中國消費者的社會安全網也充滿了漏洞,這讓中國家庭要為未來存錢,政府因此一直難以推動家庭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意味著中國政府的政策正加劇著其房地產危機。
紐約時報刊文分析指出,即使考慮到中國的生活成本低於美國,中國消費者的社會安全網也充滿了漏洞。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在近年放緩,房地產行業危機一觸即發,波及整體經濟,缺乏健全的社會保障計畫的後果正在顯現。
中國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們長期不願為家庭提供基本的經濟保障,今年已開始削減社會支出。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國內已經低迷的消費支出,進而進一步拉低房價。房地產業不振和消費低迷的問題,也加劇了企業、家庭和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所帶來的危險。
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們一直呼籲中國政府在支持消費經濟上採取更多措施,不要讓實現經濟增長繼續依賴投機性的住房建設,以及對道路和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大量公共投資。而中國主要是通過加大投資力度來實現經濟增長,過去幾年的最大行業一直是蓋新住宅樓,而不是旅遊或餐飲等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結果是過剩的新房可能導致經濟癱瘓。
充滿漏洞的社會安全網是公寓過剩的原因之一,因為家庭把不斷購買額外的房子作為投資,以便他們在有經濟困難時賣房變現。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的「新冠清零」政策,導致中國各地消費者信心大幅度下降,地方財政耗費一空,許多地方政府今年也在削減居民的醫保福利。
文章指出,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不久,中國開始節省社會福利開支。習近平對於社會救濟項目也持有嚴厲批評的態度。雖不能將中國當前的經濟困境歸咎於社會安全網,但密西根大學國際研究所所長高敏認為,薄弱的安全網確實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家庭要為未來存錢,也能解釋為什麼政府一直難以推動家庭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中國的社會保障計畫不只是捨不得花錢。用於社會保障的錢也是由參保的勞動者出的,這與西方(尤其是歐洲)用一般稅收收入來補貼社會保障的做法不同。在中國,參加政府的養老金和醫保計畫每月交的費用,往往超出了低收入勞動者的承受能力。值此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際,還讓社會支出越來越多地與政府的軍事預算形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