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長輩愛囤物 基金會:精神慰藉難割捨
2023/06/25 09:38
聯合報記者許政榆/台北報導
「有房產的長輩是幸福的。」長年協助弱勢族群解決租屋問題的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表示,市場大多是排擠老人,「連老人房東都會排斥老人」,若沒有經濟基礎又必須搬家,更是困難。且改變對任何人都是挑戰,對老人家來說更是恐懼,因此長輩若要搬家,大多希望再住同一社區,同樣生活圈,才能盡快適應周邊環境,放下憂慮的心,又或是出現「不得不接受搬家」事實,長輩才會願意搬。
馮麗芳舉例,像是長輩走不動,必須要有人揹他下樓,或是就醫必須叫車,徒增家人麻煩等,長輩才會認知到「需要改變」。她提到自己的父親,在70多歲時自覺老化,且心臟不好、上下樓梯都是負擔,不想給孩子添麻煩,某天看到住家附近的一樓物件,二話不說就談妥、下訂金,但也因為父親自己有經濟能力,才能自行解決居住問題。但,仍有長輩選擇封閉自我,即使照顧者很辛苦,長輩寧願「不出門」也不要搬家。
馮麗芳觀察,過去協助處理的案子,約3成長輩會出現「囤積症」,這與長輩心理層面問題相關,因為這類長輩大多獨居,這些物品對長輩來說是精神上慰藉,造成物品「只進不出」。像是過去曾碰到,一位長輩自配偶過世後,他的世界幾乎崩塌,便開始堆積物品,認為這些物品都是老公的回憶,每件都捨不得丟,甚至從外面撿東西回家,把垃圾當寶貝。
起初個案拒絕外界協助,透過崔媽媽基金會介入,花長時間與個案建立關係,才順利讓個案解開心房,同意讓資源單位幫忙整理房子。馮麗芳表示,要丟物品時,有些長輩會說「我自己來就好」,但長輩根本不會有所動作,因此基金會都會告訴長輩「我們一起整理」,邊整理邊問長輩留存意願,才能慢慢把囤物、舊回憶整理掉。
「囤物的心理問題很難解決,至今都還在找方法。」馮麗芳表示,案家時常沒有自覺有囤物問題,都要等到鄰居、里長受不了反應給基金會社工,才會介入,但長輩大多認為物品留著未來可以用,或是寶特瓶可以賣錢等,難以捨棄丟掉,因此需要透過心理諮商、輔導長輩,過去有成功案例,長輩經過整理後,才發現「原來我家可以這麼乾淨」,後續便持續保持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