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巨獸還沒走 衝擊加劇
2023/01/22 09:38
經濟日報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
進入2023年,世界各地的民眾仍身處幾十年未見的高通膨環境,從食品、暖氣到交通等生活成本同步激增,儘管通膨壓力可能即將觸頂,但預料只會緩和降低,物價高漲的痛苦可能會在今年加劇。
隨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引發全球通膨竄升,各國央行去年積極升息,以壓低需求及抑制通膨,致力讓經濟達成「軟著陸」,但從過去央行打壓通膨經驗來看,這種最理想情況恐難以實現。
從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到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等央行官員已警告,升息可能是帖苦口良藥,加上俄烏戰爭、美中緊張等不確定因素攪局,都使經濟下行風險升高。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今年的通膨可能只會緩慢下降。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去年10月罕見地悲觀表示:「簡言之,最糟的還在後頭,對許多人來說,2023年感覺像歷經一場衰退。」IMF預計,全球通膨率將在今年底降至4.7%,但還是高於各國央行的2%目標。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帶動燃料費用飆升,生活成本壓力也將加劇。儘管近來汽油價格下跌緩解一些壓力,但通膨問題仍是美國政府的優先要務,法國及德國也正努力調度預算,砸下數十億歐元協助民眾及企業度過能源危機。
與此同時,窮國更是水深火熱。從海地、黎巴嫩到斯里蘭卡,糧價飛漲正加劇窮國人民的困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警告,自去年2月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全球正面臨「飢餓海嘯」,7,000萬人因此陷入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