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看診價目表 見證台幣大變革
2017/06/20 10:32
呂妍庭/嘉縣報導
87年歷史老醫生館改建的清木屋咖啡館,近日館主黃崇哲獲贈許多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文件資料,其中兩張68年前6月14日同天印載的台南縣醫師公會看診價目表,早上和下午兩個版本的價目表,光是皮下注射金額就相差4萬倍,巨大落差也印證當年新台幣發行,「4萬舊台幣,換1塊新台幣」的歷史。
朴子清木屋業者獲贈68年前6月14日同天印載的台南縣醫師公會看診價目表,早上和下午巨大金額落差,真實呈現當年通膨狀況(呂妍庭攝)
改建阿公黃清木外科診所成醫療歷史人文空間,黃崇哲說去年7月開張至今,獲得最大回響是許多人因為來到清木屋,主動提供許多文史資料給他,其中來自高雄市的文史工作者劉明財為豐富清木屋相關典藏,無償提供設多文史資料,包括1949年6月14日台南醫師公會「潤格表」,即俗稱的價目表。
黃崇哲說,當年通貨膨脹嚴重,以1949年4月為例,雞蛋1顆2800元,豬肉1斤2萬元,米1斤7萬9000元,小罐奶粉1罐28萬元,物價金額非常嚇人,更不用說看病打針,動輒就是10幾、20萬元,光住院保證金就要200萬元,難怪老一輩都說當時窮人根本沒辦法看病。
黃崇哲說,為平抑物價,政府在1949年,民國38年6月15日公告幣制改革方案,正式發行新台幣,衍生出「4萬舊台幣,換1塊新台幣」現實狀況,而劉明財提供的價目表,也看到14日皮下注射1次還要10萬元,但公會接獲通知後,當天下午馬上修正為皮下注射1次2元5角,讓大家見證到新台幣重大變革。
黃崇哲認為,雖然當年的金融改革評價不一,但這兩份出自同1天,但版本卻大異其趣的價格表,對致力傳承阿公時代醫療文化的清木屋來說,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