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平紅橋「捐題碑」欲異地保存引反彈 將文資審議

2022/07/08 08:58
聯合報記者翁唯真/桃園報導
 
桃園龍潭大平紅橋擁有百年歷史,桃市府文化局於2021年底封橋修繕,不過位於橋頭的「捐題碑」因風化希望能異地保存,不過引起在地民眾反彈,認為舊碑有8成字跡還可辨識,不應隨意分開;桃市府文化局表示,將持續與當地居民溝通,近期也會派文資委員現地會勘。
 
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大平紅橋,座落在龍潭區三坑里,因全橋以紅磚構造,故名紅橋。紅橋建於1923年,由大平、三坑里民發起興建,在區公所的補助配合鄉民捐款,及日本人捐贈之下興建,採用與桃園大圳工事相同的清水磚為材料建造而成。

 

桃園龍潭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圖/桃市府文化局提供

 

橋身長約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曾是大平里民對外的主要聯絡道,共設有5座橋拱,造型優雅,迄今依然完整如初;不過橋頭的「捐題碑」因風化,因此文化局希望能將異地保存,不過卻引發地方反彈,認為石碑與紅橋合為一體,不可輕易一分為二。
 
龍潭導覽協會理事長徐鳳園認為,全台有許多戶外的碑碣,風化破損比大平橋碑更嚴重仍矗立原處;除非像坪林虎字碑,經拆遷後被尋回,原碑存茶業博物館,刻新碑立於原處,其餘貢寮虎字碑、雄鎮蠻煙碣、桃園大圳開鑿殉職者供養塔碑、南崁敬惜字亭碑、國定古蹟八通關古道相關石碑、宜蘭縣縣定古蹟武暖石板橋1891年重修石橋捐款碑、1687年台南孔子廟下馬碑、彰化孔子廟下馬碑皆為戶外原地保存,為何龍潭的大平橋建橋碑就要異地保存。
 
市議員徐玉樹表示,捐題碑彷彿紅橋的「身分證」為何要遷走,目前也還看的到碑文上的字,運用拓印保存方式也有意義,紅橋歷史悠久因洪水沖刷造成一些裂縫和毀損,呼籲相關部門,由專家、文史工作者協助監督,讓古蹟維持從前風貌,不希望大平紅橋變成一個新的建築物,失去真正文化價值。
 
文化局表示,目前紅橋封閉修繕中,本月5日至現場辦說明會,聽取民眾意見,至於現地保留或是異地保存將待文資委員會委員近期將現地會勘,經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後,再提送文資審議會等程序後再決議。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