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閒置菸樓 殘存老菸農回憶
2015/06/25 09:02
記者李京昇/古坑報導
雲林縣古坑鄉菸樓群,在50年代全盛時期多達140多棟,分散於永光、麻園與田心村等聚落,歷經開放進口、機械化等因素,使得菸樓閒置荒廢、年久失修,僅剩老菸農們殘存的記憶。
菸農黃昭勝指出,昔日永光村是製菸重鎮,菸樓是古坑鄉內數量最多村落,當時政府嚴格規定,必須擁有人力、物力與財力等3個要素,才能經營菸業。
黃昭勝說,菸葉從採收到烘烤後都需經繁瑣程序,尤其是在進菸樓烘烤菸葉,要經過黃變期、固定期與乾燥期3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是黃變期,控管最快也得耗時50小時。
黃昭勝表示,菸葉除烘烤過程要隨時注意溫度、濕度及火候,貯存也需避免陽光曝曬、風吹雨淋,早年工作時都睡在菸樓,以便隨時看照菸草,每個細節都不容疏失。
黃昭勝說,菸樓是永光村富裕象徵,早期菸酒公賣局推廣種植菸草,是農民經濟支柱,70年代後開始使用乾燥機械,加上之後開放進口菸草與菸酒公賣取消,許多菸田、菸農大幅減少,自己2甲半菸田也僅剩3分多。
他表示,永光村的菸樓群,隨著時代變遷荒廢閒置,也因生活較窘困的菸農,會拆除或變賣只剩40幾棟,甚至因天然災害影響,遭摧毀破壞,時至今日殘存的只有老菸農們的記憶,自己也改行種松茸、養豬、養蠶,但菸樓裡的回憶,讓他最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