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挖出4千年前文資
2022/07/21 10:00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綜合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公園是人氣景點,墾管處五年前改建賣店,包商施工時意外發現史前遺跡,清大考古團隊搶救挖掘有重大發現,最近完成期末報告,除了出土大量墓葬外,更是目前太平洋島嶼最古老、面積最大貝器加工場遺址,估距今4千年前後;屏東縣政府協助保存遺物未來研究展示外,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報縣定考古遺址。
該遺址位於管理中心周邊地下3至5公尺,66年前已發現史前石板棺且小面積挖掘,命名鵝鑾鼻第一遺址。這次賣店工程意外「踩到文資地雷」,受委託調查的清大考古團隊進一步挖出大面積且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的史前寶藏。
計畫主持人清大副教授邱鴻霖說,挖掘的定年結果,鵝鑾鼻第一遺址有密集人群活動落在4千2百至3千8百年前間,墓葬出土50具,10具有使用石板、珊瑚礁葬具,可更了解史前人類埋葬形式,對人體體質特徵也可進一步研究;大量出土的陶器、石器和貝器的材質和類型,過去未見,具墾丁文化相器物特徵。
他說,最驚奇的是挖出大量貝器和貝料,證實此地有一套獨特的貝器加工藝技術,因數量大,極可能是座貝器加工場,不僅台灣首見,因出土的貝符型態和太平洋島嶼相似,對台灣史前時代的海外互動證據上具重要意義。
「就單一遺址出土的器物類型而言,堪稱全台最多!」他說,包括各類型石製工具、貝器、貝製鯊魚牙飾、骨角漁獵工具等,顯示當地生態豐富,住民發展出獨步全台的物質文化和工藝技術,極具研究和展示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