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擬收部分負擔

2024/10/25 09:12
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林周義/台北報導
 
健保署日前公布部分負擔新制實施1年成果,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比率增加,慢性處方箋平均藥費也減少,頗具成效。健保署長石崇良24日表示,去年原本方案中還包含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例如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等,將繼續規畫研議,以達促進分級醫療、珍惜醫療資源兩大目標。醫界支持並指出,影像學檢查占總支出的比例逐漸提高,唯有「開源節流、齊頭並進」,才能在明年將健保點值推到1點0.95元。
 
過去健保署曾規畫,檢驗部分負擔依健保給付收取10%至20%,且依不同醫院層級收取上限200元至400元不等;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則建議,依照健保給付點數收取10%至20%的定額費用,例如民眾做一次CT付300元、做一次MRI付500元,如此有助於民眾與醫師討論檢查的必要性,同時簡化醫院行政程序。一旦實施,民眾上醫院做檢查,加上掛號費及健保部分負擔,可能要千元起跳。
核磁共振等檢驗檢查費用是否收部分負擔,備受關注。圖為示意圖,3T MRI磁振造影儀。圖/中時資料照片

 

健保署過去原先規畫所有檢查都要收取檢驗部分負擔,但石崇良強調,檢驗檢查費用持續成長,與慢性病患增加有關,如果是必要的檢查項目,例如糖尿病患需要定期驗糖化血色素,收取部分負擔可能會減少必要檢驗,那大可不必,而CT、MRI檢查費用成長快速,接下來將分析有無不必要、過度成長情形,並考慮納入下一階段部分負擔,讓醫療資源適當運用。
 
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CT共申報179萬1137件,去年增加至237萬9623件,成長32.9%。MRI在2019至2023年間,則從68萬8024件,增加到91萬8306件,成長33.47%。
 
洪子仁支持CT和MRI收取部分負擔,認為去年實施的部分負擔新制效果有限,影像學檢查占總支出的比例逐漸提高,資源有限,如果什麼都不做,無法解決問題,唯有開源節流,才能在明年將健保點值推到1點0.95元。
 
但醫改會認為,醫療是剛性需求,生病還是會就醫,與一般消費行為不同。去年部分負擔新制實施後,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比雖增加,卻比疫情前低,健保署忽視了疫情造成的就醫量下滑,以低標當作比較年度,就是為了凸顯政策有效的假象。部分負擔新制的推動,也顯示了過去政府決心不足、不願打開天窗說亮話的算計,明知健保財務有危機,卻不願正視改革支付制度、檢討費基,非人民之福。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