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趙怡
趙怡 趙怡曾任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理事長等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東森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等職務。
人氣 1728

趙怡/房價妄想曲

相關關鍵字

#趙怡、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好野人生

美國聯準會對於第三次量化寬鬆(QE3)的說法,造成舉世震動。從今年六月下旬開始,全球各國的股匯房市就隨著柏南克「退場」與「不退場」的反覆立場而起伏上下。處在這股迷離震盪氣氛之下,台灣的房市專家們也接連提出房價將逐步下修的預言,這番話聽在無殼蝸牛的耳朵裡,無異於妙樂綸音從天而降,又再度興起了購屋的念頭。

 

不過,這種「期待跌價再購屋」的念頭很可能只是一種近似妄想(delusional thinking)的心理狀態。就學理解釋,妄想是一種錯覺,它來自認知,而非根據真理。某些人傾向於從自身經驗中形成若干定見,即使與真實情況相悖也深信不疑。

 

我成長於軍人家庭,老爸一生戎馬滄桑,居無定所,未嘗擁有私宅,幾十年來,一家大小也跟著遷徙於大小眷村之間,直到老舊眷宅改建拆除,家中的第二代才走出竹籬笆的小小世界,各立門戶。這當兒,算是第一次驚覺到「台灣居,大不易」,尤其都會區的住宅價格早已變得「高不可攀」了。

 

在賃屋而居的日子裡,也曾經對台北市節節上漲的房價必將有一天會盤旋而下,回歸正常,恢復穩定的預測有所期盼,卻總在愈益焦慮的等待中落空。其實,回顧這幾十年來,台灣的房市持續上揚,漲多跌少,偶而受到國內外政經情勢突變影響而有過短期低迷現象,但終究不敵整體房地產業發展的火紅勢頭而再度拔起。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台灣的年輕人都把買房子視為人生的夢魘。

 

舉一個現實的例子。以台北市來說,一名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每月勞苦所得,比起半個世紀前的學長們也許超過十倍有餘,然而時至今日,以這筆收入又如何能買得起飛漲了大約一百倍的房產?

過去30年間,我曾在洛杉磯、台北和上海等城市居住,也先後擁有自己的宅寓。這些大都市的購屋經驗帶來一個珍貴的啟示,那就是,只要地球人口繼續增加,而高度現代化的都會區仍然屈指可數,人們仍將逐而居之,更加造成大都市華廈萬千,小市民一屋難求的窘境。除非有一天,人類厭倦了都市的喧囂、壅塞、犯罪、汙染和人際疏離而紛紛選擇返回自然大地,與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為隣,否則,盼望房價會下跌可能永遠只是小市民卑微的幻想,和政客們虛夸的諾言。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