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76

台北塞車苦 幹道壅塞6年增1.1倍

#塞車 #政策 #交通 #地方
聯合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台北市塞車愈來愈嚴重,議員調閱資料發現,台北市2016年34條主要幹道尖峰的壅塞度約0.46,2021年已升至0.54;甚至尖峰平均時速低於25公里的F級路段,近年也從2條增至7條。其中過去6年,以新生北路高架橋壅塞度成長最驚人,議員痛批,北市尖峰時段市區道路宛如心肌梗塞。交通局回應,近年北市道路面積沒成長、車流增是塞車主因,已成立交通瓶頸改善小組因應。
 
台北市長柯文哲剛上任,曾積極解決內湖塞車,但搶救三年也直言「內湖交通沒救了」。議員王浩說,柯文哲任內不僅內湖塞車未解,全北市道路壅塞情形也愈來愈嚴重,從民國105至110年,北市主要幹道尖峰時段壅塞度增加1.1倍。

 

北市議員調閱資料發現,台北市區幹道壅塞情形愈來愈嚴重,多年未解決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北市議員調閱資料發現,台北市區幹道壅塞情形愈來愈嚴重,多年未解決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另外,若以路段分,台北市過去6年,新生北路高架橋壅塞度成長最驚人,其中新生高架橋北向路段的壅塞度,較105年成長2.6倍居冠;新生高南向路段成長2.4倍,位居第二;至於第三名為洲美快速道路,南向路段111年較105年成長2.14倍。
 
交通局回應,台北市近幾年來,因道路面積沒增加,車流卻不斷增加,導致需求大於供給,還有外縣市民來台北市、流動人口多,都是塞車的原因之一。北市府最近也成立「交通瓶頸改善專案小組」,透過警察或民眾提供建議,希望跳脫公部門的盲點,將相關建議納入塞車評估改善。
 
王浩也質疑,台北市道路服務水準惡化最嚴重的是洲美快速道路、環東堤頂大道這2路段,不分南北向或上下午尖峰,都是時速25公里以下的F級,意味著行駛於該路段的車輛平均時速低於25公里,幾乎是動彈不得。
 
交通局科長謝霖霆表示,針對瓶頸路段改善,北市主要透過禁停、或號誌秒數調整,但無法改善道路容量,在車流量沒有減少下,改善措施都是微調,讓行車順暢一些,若私人運具能減少使用,市民多搭大眾運輸,才有機會把道路車流量下降,提高道路服務水準 。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