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6815

房產名人堂/公營宅可解雙重問題 邊泰明:讓年輕人租得起

#政策 #多空 #巢運 #容積銀行 #華光社區 #帝寶 #公營住宅 #邊泰明 #社會住宅 #漲價歸公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專訪

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率領的武昌起義,成了中華民國的革命紀念日,一百多年後的光輝十月,國父提倡「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的民生主義理念,卻在資金氾濫湧入房地產炒作的年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10月4日無殼蝸牛運動25周年,新世代無殼族夜宿全台房價最貴的「帝寶」門口,一句「滅金權、爭公平」口號,在這高房價的時代,觸動了貧者、富人彼此最敏感的神經。

台北市都發局長邊泰明心中有執行公營住宅政策的藍圖。(好房網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邊泰明局長(好房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房價2年跌3成」 甜蜜卻危險

經濟發展帶動了地價上漲,人們爭搶土地,地主驟成富翁的貧富問題,土增稅將地主因增值不勞而獲的利得,收歸人民共享,但是,當公告土地現值追不上土地市價時,國父「漲價歸公」概念儼然成了難以達成的天方夜譚;當亞洲鄰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都採資本利得稅時,一股房地合一實質課稅的改制聲浪,也匯聚成一股力量,與高房價民怨一同爆發。

光輝十月,香港正歷經「雨傘革命」,另一端的台灣則是2萬人上街夜宿的「巢運」,前者為了爭取民主自由的空間,後者是無殼族期盼擁有安居樂業的能動性,但兩者共通點都是為了多一些「選擇權」。那麼,要在高房價的台北多爭取一些居住的自由度,政府該怎麼做?只憑「房價2年跌3成」的說辭,是否只是一個甜蜜卻危險的想像?

卸任前勾勒公營住宅藍圖

去年5月從政大地政系借調至台北市政府擔任都發局長一職的邊泰明,今年底任期屆滿,將從「官員」恢復為「學者」身份,而歷經這段政府成為高房價千夫所指的局長角色,邊泰明仍是多了一些學者任重道遠的執著,不僅成功推動容積銀行制度,也希望在卸任前將「公營出租住宅」的藍圖與執行方針更精準的建制。

高房價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台灣,全球諸多城市因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得大量資金流入金融市場,加上歷史新低的利率,造成房價快速攀升。惟獨西方國家乃至香港、新加坡都有充足的社會住宅,但台灣至今所謂「公營出租住宅」僅佔整體住宅總量0.08%,因此在高房價時代來襲時,年輕人措手不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變成了社會一股不穩定的能量。

台北的高房價問題錯綜複雜,但真要讓年輕人「住得起台北」,邊泰明認為,勢必要從公營出租住宅著手。從提供平價租金、優質生活環境,讓年輕人租得起台北,而後強化薪資、儲蓄力慢慢累積,進而邁向「買得起台北」,公營住宅的定位不會是「滅金權」的激烈革命,而是一場「溫和革命」。

彈性運用都市計劃取得土地

「住宅政策從公營住宅出發,一定是對的。」只是邊泰明分析,依照市府現在規劃20年要完成4.5萬戶公營住宅的確頗具挑戰性,尤其現在面臨的2大挑戰,不外乎是土地如何取得?錢從哪來?而這兩個要素只要獨缺一項,就會讓公營住宅的推動舉步維艱。

他心中的藍圖,足以解決土地取得以及興建資金的問題。在土地的部分,邊泰明說,除了可善加運用市有土地之外,還有很大的關鍵,就是都市計劃能夠創造不同土地使用分區的特性,透過掌握都市計劃的彈性空間,可以設計一套回饋機制,自然取得土地的方式也多了一項管道。

他舉例,以前早期的土地變更案,政府多是分配回公共設施用地、道路用地等,例如京華城在變更過程,當時的時空背景正逢人口快速增長、都市缺乏公園綠地的年代,因此市府取得了廣場綠地供市民使用,但這套標準用在現在卻不合時宜了,市府不能只是取得公園用地,而是要透過變更取得公營住宅用地。邊泰明補充,3月擬定的華光社區開發案,其中市府取得的回饋土地就是可作為公營住宅使用。

他也認為,政府所謂設定地上權、公辦民營的BOT案,速度應該放緩,更迫切的是設計一套土地儲備制度,「政府的土地只有出沒有進,終究會有匱乏、用罄的一天,但若在房市不景氣等適當時機能夠買進土地,未來才會有更多公營住宅土地可運用。」

容積銀行1.6兆 挹注興建公營宅

至於資金問題怎麼解決?假若依據內政部的「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編列的預算來看,20年內要達到5%的公營住宅佔比幾乎完全不可能,因此邊泰明說,台北市已經實行容積銀行制度,粗估可容積移轉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告土地現值達1.6兆,若這筆金額進入北市住宅基金內,完全可補足公營住宅最多需要1500億元興建的資金缺口。

其次,都市計劃變更手段而產生的增額容積,也將是財源之一,他舉例,假若原容積240%,透過都市計劃程序變成400%,那麼其中增加的160%歸政府所有,並可進行出售。第3、所謂工業區變更住宅區等變更案,市府可建立一套「建商興公營住宅」的機制,在與市府協商變更回饋過程中,彈性調整為回饋興建公營住宅,如此也是解決資金與土地的雙重方案。

全球高房價 公營住宅讓台北年輕人「租得起」

投資套利、資金追逐高報酬標的,是全世界金融市場的一股歪風,高房價、買不起房的現象也在兩岸三地與歐美等城市出現。大陸深圳就有每天6元人民幣、專出租給低薪打工族的貨櫃屋,英國昂貴的租金也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英國YMCA打造的「MyPads」比承租一般住宅可省5倍租金,為了滿足需求,未來還將釋出達80萬間貨櫃屋。

台北雖然沒出現貨櫃屋,但「有土斯有財」是絕大多數人的觀念,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才稱得上安居樂業,邊泰明認為,政府推動公營住宅的目的,就是希望民眾能慢慢接受「以租代買」的觀念,當體驗平價租金也能兼顧生活品質的時候,公營住宅也能夠是安身立命的選擇。

只是回歸高房價造成的貧富二元對立、社會震盪不安,邊泰明說,房地產稅制一定要調整與改變,朝向公平合理化,搭配政府多管齊下的住宅政策,才能調節居高不下的房價。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