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78

疫情期間人際互動少 影響孩童語言發展

#疫情 #居家
中國時報記者王家瑜/綜合報導
 
新冠疫情走過三個年頭,許多人對於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已經習以為常,但醫師臨床觀察到,這些防疫措施恐對於某些發展遲緩的兒童族群,尤其是口語發展遲緩兒童有負向影響,長期是否會造成幼兒對社交情緒的負面影響,還有待觀察。
 
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林建亨醫師指出,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通常於1歲開始會使用疊字,例如「水水」「球球」等詞語,1歲半開始會說簡單句子,例如「我要飯飯」等,但如果生長在核心家庭,家中只有爸媽和孩子,加上疫情期間室內親子館關閉,或是家長不敢帶孩子去公園玩,在缺乏人際互動刺激之下,可能造成口語發展的遲緩現象。
 

 

戴口罩會限制顏面表情、口語訊息傳遞,減少訊息暴露量,對於還在發育的學齡前兒童,或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孩子,可能產生負向影響。(郭吉銓攝)
戴口罩會限制顏面表情、口語訊息傳遞,減少訊息暴露量,對於還在發育的學齡前兒童,或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孩子,可能產生負向影響。(郭吉銓攝)

 

林建亨同時也是早療聯合評估中心的負責醫師,他強調,語言的發展需要人際互動的刺激,不僅要觀察他人的口部動作和面部表情,以理解口語需求,並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說話動機,例如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就會開口對話,這些都有助於增進口語發展;戴口罩會限制顏面表情、口語訊息傳遞,減少人際互動與社交情境的訊息暴露量,對於還在發育的學齡前兒童,或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孩子,可能產生負向的影響。
 
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小兒神經科醫師李旺祚認為,戴口罩並非影響孩子發展的主因,家長在疫情期間「過度保護」才會產生負向影響。他提醒家長,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應適度調整對孩子的限制,增加接觸外界的機會,否則長期可能會出現不快樂、憂鬱等負面情緒,或是對於外界產生恐懼。
 
另一方面,疫情下的種種限制也帶來一些意外的好處。林建亨分享,有些青少年對於社交情境呈現高度敏感性,但在戴口罩的狀態下與他人互動,反而覺得比較安心;也有一些具嚴重社交焦慮的自閉症類群診斷的青少年,因為疫情期間改為遠距教學,減少社交暴露與人群的接觸,反而比較不懼怕學習,減緩拒學症狀的嚴重度,進而提升學習參與度,漸漸地隨著學校恢復實體課程,約有半數患者能夠順利銜接、回歸校園生活,可說是「因禍得福」。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