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哲生
1989年9月21日落成啟用的「臺北市立中山足球場」坐落在臺北市中山北路與民族西路交會處西北隅,地址為玉門街1號,其長300公尺、寬184公尺,是臺灣第一座合乎國際標準的足球場。
2009年,為配合2010年開展(展期為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4月25日)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遭到封場改裝,成為花博公園園區裡的展館之一,名為「爭艷館」,並在花博結束後,繼續作為多功能展覽館使用。目前已知臺北市政府有意將其改建為臺北第二美術館,並和現有美術館設施結合為美術園區,但執行時間未定。
中山足球場所在地原為1923年(日治時期)設立的「臺北市圓山運動場」,內有棒球場、網球場、田徑場等設施,也曾舉辦過賽馬活動;裡頭的圓山棒球場曾是日本在1923年至1941年間舉行的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夏季甲子園)的臺灣代表預選之主戰場。
二戰結束後,圓山運動場成為堆積美援物資的倉庫,以及美軍顧問團的辦公地點。1978年底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之後,臺北市政府便計畫在此地建設一座足球場;歷經9年的籌備與建設後,耗資新臺幣3億元興建的「臺北市立中山足球場」終於在1989年9月21日正式落成啟用,成為中華民國首座符合國際規格的足球場。
1989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在臺北市舉行的第16屆臺灣區運動會,是中山足球場的第一場運動賽事。然而,足球運動在臺灣並不普及,在臺灣舉行的足球賽事寥寥可數,再加上中山足球場位於松山機場的航道之下,頻繁的飛行噪音常令球員無法清楚聽到裁判的哨音,而嚴重影響了比賽的進行,使得中山足球場並不受足球團體的青睞。
結果,中山足球場的主要用途不是用來舉行足球比賽,而是進行競選造勢之類的政治活動以及國內外藝人的演唱會,例如2000年8月12日,男子樂團「五月天」的《十萬青年站出來》巡迴演唱會的首場演出就是在中山足球場舉行,8年後,2008年12月13、14日,「五月天」還特地重返中山足球場舉行《十萬人出頭天》新歌飆唱會。
2004年8月,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接手中山足球場的經營管理,並配合臺北市政府的多目標用途規劃,進行多角化經營。
2007年3月,臺北市政府為舉辦「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選定中山足球場所在的圓山地區為花博會的主要場地,並於2009年將中山足球場改裝成為花博會的「爭艷館」。
由於中山足球場原本提供的足球場功能,已由臺北市政府為了舉辦2009年台北聽奧而在八德路與敦化北路口興建的臺北田徑場裡,取得了 FIFA 跟國際奧委會雙重認證的足球場所取代,因此在花博會結束後,中山足球場並未被歸還恢復原用途,而是繼續作為「花博公園」的一部份,維持「爭艷館」的布局狀態,而由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經營,繼續做為多功能展覽、會議場地,以及商店街等用途。
2016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與第二計劃(Plan b)合作,於中山足球場原址西側打造一個創新型態的辦公空間「CIT 臺北創新中心」,整合了共同工作空間、聯合辦公室、創業加速器、Maker Space 等多種資源,並透過誘發參與者好奇心的機制,讓各產業的單位、各領域的新創公司與自由工作者,得以在高互動性的交流下,覓得永續發展的空間。
2016年10月初,一場由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主持的會議決議,臺北市政府將於2018年底拆除中山足球場,並由北市府文化局負責在該處興建臺北市立音樂廳與第二美術館。
2016年12月底,考量爭艷館營運漸上軌道,臺北市長柯文哲裁示不拆除中山足球場,並要求文化局在6個月內重新選址。
2017年2月7日,臺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表示,北市府規劃將位在信義路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舊址改為臺北市立音樂廳,而位於圓山的爭艷館,則規劃改建為第二美術館,與現有美術館設施結合為美術園區,但執行時間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