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哲生
張哲生 長期研究臺灣近代史,對記錄臺灣人文不遺餘力,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二十餘年,其臉書專頁粉絲超過二十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
人氣 49659

名家設計的家樂福桂林店 內建考驗駕駛技術的彎道

相關關鍵字

#家樂福 #桂林店 #李祖原 #駕駛技術 #住的故事
文/張哲生

 

名建築師李祖原操刀設計的家樂福桂林店,裡頭通往停車場的迴旋車道對駕駛技術是一大考驗。(張哲生拍攝/提供)
名建築師李祖原操刀設計的家樂福桂林店,裡頭通往停車場的迴旋車道對駕駛技術是一大考驗。(張哲生拍攝/提供)

 

 
2006年11月16日開幕的家樂福桂林店坐落在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西寧南路、永福街、柳州街所圍街廓,地址為桂林路1號,其前身是彰化銀行的倉庫;在這間家樂福出現之前,量販店進入臺灣市場19年來,一直沒有在臺北市西區設點,主因就是用地取得非常困難。
 
從下面這張2005年10月10日在愛國西路陸橋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彰化銀行的倉庫已被夷為平地,並暫時作為停車場之用。

 

2005年國慶日在愛國西路陸橋上看見家樂福桂林店興建前的桂林路1號街景。(Gina Chen 拍攝/張哲生提供)
2005年國慶日在愛國西路陸橋上看見家樂福桂林店興建前的桂林路1號街景。(Gina Chen 拍攝/張哲生提供)

 

 
1980年7月15日啟用通車的愛國西路陸橋,是為了跨越昔日中華路上的鐵道,以改善因火車通行造成的交通壅塞狀況而興建的。然而,在1989年9月萬板之間鐵路地下化之後,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愛國西路陸橋已無用武之地,再加上中華商場於1992年10月拆除後,中華路一段已蛻變一條寬敞的林蔭大道。
 
於是,為了改善都市景觀、促進週邊商圈繁榮,以及降低交通衝擊,臺北市政府決定將愛國西路陸橋拆除;先在2005年8月12日拆除其桂林路匝道,後於2007年2月17日(除夕)至25日,進行整座陸橋的拆除工程,結束它近27年的歷史。
 
讓我們回到家樂福桂林店,位於其西側通往停車場的迴轉車道,為雙向通行但寬度狹隘及彎度極大,造成會車危險且容易擦撞護欄,遭許多開車前往的顧客公認是臺灣所有家樂福裡頭,最難駕馭的停車場出入口!

 

家樂福桂林店的迴旋車道被公認是臺灣所有家樂福裡最危險的停車場出入口。(張哲生拍攝/提供)
家樂福桂林店的迴旋車道被公認是臺灣所有家樂福裡最危險的停車場出入口。(張哲生拍攝/提供)

 

 
由名建築師李祖原操刀設計的家樂福桂林店,為地上7層、地下1層的RC造建築,於2006年3月13日開工、同年10月4日竣工,工期僅7個月,耗資新台幣10億元;採用玻璃帷幕導入明亮光線,入夜之後打上燈光,將西門町的熱鬧光亮向南延伸。
 
家樂福桂林店是家樂福除了承接原特易購分店之外,在臺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分店;桂林店佔地1500坪,與天母店同屬迷你型賣場,地下1層、地上7層,除了賣場外,還有商店街及主題餐廳。
 
此處臨近萬華區與中正區的交界處,是昔日臺北市商業重鎮,業者看上的是傳統社區的稠密人口,以及博愛特區眾多的上班族客源。不過,出乎意料的是,10年之後,這裡大部分的消費者竟是來自韓國的觀光客。

 

2006年4月,韓國觀光客在家樂福桂林店3樓臺灣名產區搶購的景況(張哲生拍攝/提供)
2006年4月,韓國觀光客在家樂福桂林店3樓臺灣名產區搶購的景況(張哲生拍攝/提供)

 

 
耐人尋味的是,除了鳳梨酥,竟連黑人牙膏、熊寶貝香氛袋、三點一刻奶茶,和滿漢大餐泡麵,都成了韓國遊客心目中的臺灣名產,看到他們在家樂福掃貨的「盛況」,著實令我瞠目結舌!而店内的韓國顧客之多,交談的韓語不絕於耳,甚至會讓我有一種人在首爾旅遊的錯覺呢!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