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啟動 監測野生動物

2013/08/01 16:57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為了瞭解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狀況,農委會將啟動野生動物監測計畫,預計下周一召開專家會議,由野生動物專家、病毒學專家、生物學專家共同研擬調查方法,初步規畫由經過訓練的800名林務局巡山員擔任種子調查員,在野外調查可能感染狂犬病的10種食肉目動物。

狂犬病升溫,農委會啟動野生動物監測。(好房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由於第一線接觸的巡山員,每人要先施打3劑狂犬病疫苗,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因此監測計畫最快9月展開調查。

農委會擬監測的10種食肉目動物包括:石虎、棕簑貓、水獺、黃喉貂、小黃鼠狼、黃鼠狼、台灣黑熊、白鼻心、鼬獾以及麝香貓等。林務局規畫,將依感染狂犬病風險高低依序調查,鼬獾和白鼻心會優先進行野外調查。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民眾要做好長期與狂犬病相處的準備,並且客觀、理性看待狂犬病,而不是莫名恐慌。進行監測調查才能知道族群分布的範圍,及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的程度。

他舉鼬獾為例,過去全台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野外都有鼬獾出沒蹤跡,近年因地球暖化,導致鼬獾向高海拔分布,包括大雪山、玉山都有鼬獾出沒,會增加族群調查困難度。但依過去調查經驗,中部山區用自動相機拍攝調查,10張照片有5張是食肉目動物,其中鼬獾就占了3張,「顯示數量非常多」。

他建議農委會將啟動的野生動物調查,應優先從已經出現染病鼬獾的南投、雲林、高雄、台東等地開始做起,每一個區域至少捕捉30隻才具有研究代表性,且調查應該長期投入資源,一次性調查恐怕難以窺究野生動物族群及染病狀況的全貌。

為了瞭解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狀況,農委會將啟動野生動物監測計畫,預計下周一召開專家會議,由野生動物專家、病毒學專家、生物學專家共同研擬調查方法,初步規畫由經過訓練的800名林務局巡山員擔任種子調查員,在野外調查可能感染狂犬病的10種食肉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