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入股 風力電廠有「異」見

2014/06/15 10:33

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

台灣陸上與離岸風力發電機,都遭遇到居民抗爭,經濟部希望引進歐洲「市民風場」概念、讓居民入股化解抗爭,卻因股票公開發行後,需定期揭露財報,英華威等民營電廠不願意配合,再度面臨僵局。

台灣反核聲浪高漲,替代能源成為非核家園唯一出路,但各地反風機抗爭愈來愈嚴重,不僅陸地有居民抱怨風機低頻噪音,海上也有漁會抱怨影響捕魚作業,導致今年一到四月,台灣風力發電量竟比去年下滑百分之六。

能源局準備引進的市民風場(community wind farm)制度,是透過居民入股、獲利共享的方式,降低民眾對風力發電機的抗爭。以德國為例,有數十萬人加入陸域市民風場,生產電力達總電力的百分之八。

台灣風力發電業者透過台電廿年保證收購機制,每年享有百分之五點二五的利潤,能源局局長王運銘認為,英華威等風電業者,有能力透過居民入股方式解決居民抗爭。

能源局官員表示,為了讓風機一定距離內的民眾參與入股,能源局向金管會洽詢申購機制,但金管會認為,企業向不特定社會大眾募資,等於是「股票公開發行」,需符合證交法規範,公開發行後也必須定期揭露財報。

根據電業法,所有參與風電計畫的業者,僅需完成公司登記,經濟部不能強制業者股票公開發行,相關業者也擔心財報揭露後成為箭靶,配合意願低落,居民入股機制再度停擺。

不過,官員強調,離岸風電執照申請,涉及國防部、漁業署等十五個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使用權疊床架屋的情況嚴重,為了要讓離岸風場的漁民同意風機架設,最好能建立居民入股機制,至於英華威在苗栗苑裡的居民抗爭,與其等待居民入股機制建議,還不如透過談判解決。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