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慰安婦歷史 婦團籌設博物館

2014/06/03 12:01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慰安婦是台灣婦女歷史上傷痕的一頁,婦女救援基金會正在籌畫設置慰安婦暨國際婦女人權博物館,陳列慰安婦重要史料,將展出雛妓救援、婚暴婦女、人口販運等主題資料,盼藉由博物館成立,讓更多人瞭解婦女一路走來遭遇的不公平對待,繼而認識婦女人權議題。

迪化街的藝廊正展出「生命之歌」,其中攝影作品「阿嬤的身體地圖」,婦援會透過工作坊讓慰安婦阿嬤們描繪出心目中的自己,藉此讓她們重新欣賞自己。(婦援會提供)

慰安婦在教科書中,多半僅以一兩句簡單描述帶過,婦援會從1992年開始幫慰安婦阿嬤爭取權益,並成立申訴專線,實地訪查了58名慰安婦,保留下珍貴口述歷史和大量資料;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群阿嬤多已老邁,58名慰安婦阿嬤中只剩5人還在世、平均年齡90歲。

「山洞裡面很暗,我看不清楚他的臉,他對我毛手毛腳,然後抱住我,我想用力掙脫,卻無力抵抗,就只是哭喊,他很快脫光我的衣服,重重的把我壓在地上」。

在婦援會過去舉辦的心理治療工作坊上,慰安婦阿嬤們一字一句傾訴著昔日被日軍當成性奴隸的夢魘,這些傷痕難隨時間淡去,一輩子成為她們生命中的陰影。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隨阿嬤年齡增長,她們的生命一點一滴在凋零,但她們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因此婦援會除繼續和國際團體合作,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賠償外,更重要的課題是,如何讓台灣的年輕下一代、亞洲其他國家,能有機會深刻認識這些慰安婦們當年遭受的迫害歷程。

康淑華說,目前婦援會已著手展開募款行動,同步進行博物館內部規畫,並已尋覓到可運用的空間,正積極透過政府單位協調,希望博物館能在這一兩年落成,讓這群阿嬤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博物館成立。

除了慰安婦常設展外,婦援會並規畫與國外博物館合作,定期推出不同的女性人權、戰爭與和平等議題特展,讓博物館內容更豐富多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