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宅外觀簡易初評 提早覺察地震潛在危險

2024/03/30 09:03

住展雜誌記者朱福山/綜合報導

雖然台灣地震頻繁,但我們無從得知發生前兆,直到看見物品搖晃不定時,才知道大事不妙。長年來保持運動習慣的李先生(化名),在某日重量訓連結束後,在健身房盥洗室沖澡、享受流水帶來的沁涼,突然天搖地動,身處高樓的他雖驚覺地牛造訪,卻礙於全身光溜溜不知該不該逃;李先生的擔憂其來有自,因為大樓地下室柱子裂縫、混擬土剝落的景象都讓他心悸。
 
類似場景同樣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因為自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台灣大小地震不斷,光是規模逾五級的就有22個,其中不乏建物一次性倒塌造成嚴重傷亡的狀況;根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全台地震超過300個,其中61個為有感地震,種種數據令人如鯁在喉。
對此,中華結構安全耐震補強協會理事長陳敬棋建議,民眾若有類似擔憂,不妨先進行自宅簡易初評,免得老是心神不安,影響正常生活,「如果初評發現住家結構安全有疑慮,可以找專業技師前來鑑定。30年以上的老舊建築物,最好辦理正式的結構安全性能評估。」
 
自宅簡易初評從外觀下手
 
在自評方式上,陳敬棋指出,首先可從建築物外觀下手,判斷是否有傾斜、沉陷等異常,接著可觀察一樓公共空間,是否出現45度斜裂縫、鋼筋外露或水泥剝落等情形;觀察家中門窗是否有變形、瓦斯管線有無外漏,也是初步評估的方法之一。
 
針對地震所造成的災害,房地產專家胡偉良則認為,主要與早期的法規疏漏有關,「由於九二一大地震之前的設計、施工規範不夠完善,且施工品質普遍不佳,若再加上建築形態不規則的配置,如L型、型、T型等,若未經補強,地震時轉角處易受破壞,而軟弱層則容易倒塌。」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震震度、時長對建物結構的影響存在複雜關係,即便老屋歷經幾次重大地震沒有倒塌,也不代表安全無慮,因此內政部營建署國民住宅組組長歐正興呼籲:「為防患於未然,只要是達到一定年限的老舊房屋,民眾有必要進行耐震補強,藉此提升建築物的耐震能力。」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