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升息是笨方法 應考慮多縮表

2022/10/13 09:52
工商時報/林建甫(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美國勞工部7日公布9月的就業報告,非農就業人口又新增26.3萬人,失業率則從前一個月的3.7%又降至3.5%。市場馬上預計聯準會再來11月份的議息會議可能升息3碼,造成周末前的全球股市重挫。
 
聯準會今年以來拚命加息以抗通膨,截至9月已連續升息5次,累計12碼。再經11、12月的加息,聯邦資金利率(FFR)就超過4%,但是通膨卻下降得很慢。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還高達8.3%,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年增率也還上漲6.3%,效果不及預期。然而激進加息的副作用已經顯露,不但造成美國本身及全球衰退風險增加,更引發多國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也導致各國資本外流加劇。令人擔心開發中國家因此會無法承受,發生金融風暴。
 
聯準會今年以來拚命加息以抗通膨,截至9月已連續升息5次,累計12碼。圖/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聯準會緊縮政策的另一個法寶:縮表,量化緊縮(QT)自今年6月起,每月減持公債300億美元(下同),減持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175億。9月起再以雙倍的速度進行。儘管縮表進程按計劃進行,但聯準會背後的資產規模僅減少才約1%,其資產負債表規模仍有8.87兆,超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2倍。
 
現在聯準會是沿用伏克爾 (P. Volcker)的思維,來升息抗通膨。當時兩次石油危機後,美國經濟陷入滯脹,CPI年增率升至10%以上。提高利率的作為讓FFR在1980年4月達到19.96%,有效遏制住通脹,奠定了80年代繁榮增長的基礎。當時的傳統貨幣政策工具較目前具有較高的傳導效率,聯邦政府的債務率也較低,加息帶來的副作用也較小,而且幸運的是,當時剛好也趕上石油價格下跌的週期,加息對供應鏈成本增加也很有限。
 
疫情暴發後,全球供應鏈斷裂問題嚴重,加上美中脫鉤,全球化講究效率降低成本的利益不再。從美國CPI的細項指數中可以看出最近能源、交通運輸和耐用品的年增率都超過20%,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給衝擊是通膨的先行因素。加息讓借貸成本增加,不但增加企業供應成本,抑制企業投資,還可能減緩企業產能擴張,進一步壓制供給。且加息本可通過降低資產價格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這讓利率敏感的房地產市場雖然已明顯降溫,但租金仍持續上升,成為本輪美國核心CPI上漲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於疫情的量化寬鬆救市及財政補助減免救世,極度的寬鬆政策下,2022年6月底,美國淨儲蓄占GNI(國民總收入) 的比重達4.6%,為近20年的高點。這部份儲蓄都成為日後推高通膨的火藥庫。當前美國17個州的政府正在發放通貨膨脹救濟支票,以幫助其居民應對家庭開支的增多,這將進一步增加控制通膨的難度。
 
再者,2020年和2021年,美國的財政年度赤字分別達到3.13兆和2.77兆的二戰後最高水準,累積政府國債已經超過30兆,加息政策不但降低了美國財政的可持續性,且讓支持利息大幅增加,財政危機風險加大。
 
眾所周知,加息意味著提升美元的使用成本。對比,縮表意味著收緊美元的流動性。然而聯準會側重加息,縮表有很多的優點都被忽略。
 
縮表有助於防止收益率曲線倒掛或避免特別深度的倒掛。縮表直接出售資產,對殖利率曲線特定部分微調,因此縮表可以避免倒掛引發的衰退自我實現的預期,也可改變通膨和金融狀況。
 
9月21日,美逆回購工具使用規模為2.316兆,創歷史第二高點。當前FFR的市場運作為3.08%,更接近利率下限的3%,這表明無論是銀行還是非銀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都很充裕,通過縮表回收市場多餘流動性有絕對的必要性。
 
比起升息的全面影響,升息過多過快且會誤殺無辜,縮表的效果溫和且可控性大。縮表則可以減低某些金融商品、某些部門的流動性,這與我國升息搭配的調高的存款準備率,都可看成某種程度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運用得宜,反而可以增加市場的穩定性。聯準會不該笨笨的戴著鋼盔往前衝。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