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新冠病童 易疲勞、思維遲鈍

2022/02/28 09:26
中國時報記者 鄭郁蓁/台北報導
 
國內12歲以下確診個案至今超過350人,卻仍無疫苗可打。專家指出比起Delta,幼兒更容易感染Omicron,一旦發生Long COVID(長期新冠),後遺症嚴重將導致慢性疲勞、思維變遲鈍、模糊,最好解方仍是接種疫苗,呼籲指揮中心讓家長決定是否讓幼童接種。
 
兒童長期新冠指感染後影響身、心理或社交等層面。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義大利2020年底研究,受感染兒童高達5成會發生長期新冠;近期英國倫敦大學統計約1成4。
 

 

國內12歲以下確診個案至今超過350人,卻仍無疫苗可打。圖/中時電子報

 

 
本月《兒童神經病學雜誌》研究追蹤47名感染且被診斷為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住院兒童病例,結果高達77%有神經系統症狀,出現頭痛、入睡困難、白天嗜睡、腦霧、注意力困難、社交問題、焦慮和抑鬱等症狀,且持續數周至數月。
 
台大公衛學院研究員林庭瑀表示,丹麥研究發現兒少長期新冠症狀,2個月後仍持續的生理症狀以呼吸困難居冠,其次依序是咳嗽、喉嚨痛、胸痛、眩暈、頭痛、心悸、站立時眩暈。食慾不振、呼吸困難、咳嗽的發生比例,以「持續2個月」最多,不過會慢慢改善。
 
吳昌騰表示,輝瑞疫苗對12歲以下族群臨床試驗接種800多萬人次後,發生100多例嚴重不良反應,但完全沒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目前尚未通過藥證是因為2至4歲族群接種劑量不足,效果不如預期,但5至11歲效果仍不錯。
 
吳昌騰表示,Omicron的感染部位轉移至上呼吸道,幼童呼吸道比成人窄,且沒疫苗打,因此更容易感染。加拿大5至11歲接種近9成,美國也超過3成,日本預計3月開打5至11歲。他呼籲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接種,提供家長選擇權,而非都不討論,才能避免長期新冠。
 
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也表示,先前中央追求清零,小孩可以不接種疫苗承擔額外的副作用;如今走向開放,且接受「可控的低風險」,政府就該評估開放5至11歲打疫苗,遏止校園傳染。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