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好房網雜誌 2018.May
評論數

前途無望論

國內政治紛擾、社會動亂、經濟低迷,「前途無望論」正逐漸瀰漫,年輕人看不見未來,當政者必須苦思變革之道,喚回流失的人才。

文/趙怡

近年來國內政治紛擾、社會動亂、經濟低迷,造成人心浮動,年輕族群尤其對現狀不滿,連中上家庭的子女,原本憑著祖蔭即可不愁生計,但恐個人「自我實現」的需求無法滿足,也趨向消極悲觀。這股「前途無望論」的氛圍正逐漸瀰漫,使得新世代人口外移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

遇到好幾對年輕父母,都憂心地問我應否提前讓孩子出國發展?去哪裡? 何時去最適當?我向來鼓勵年輕人留學,並以歐美國家為首選。第一個理由,是進修的環境普遍較佳;其次,可從民主法治的環境中獲取優質生活體驗;第三,能在短期內增強外語能力,尤其是英文,已成今日職場中的重要工具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宜及早掌握之。我認為,趁年少時出國唸書是擴大視野、提昇人生競爭力的一大步。

至於在哪個學齡階段出國為宜?這個課題,我在美國工作時曾做過非正式研究。一般台灣留學生包括三種類型:一、大學畢業生選擇赴美深造者,因行前均已接受過中華文化的洗禮,具有完整、成熟的人格,惟囿於語言隔閡與文化差異,較難融入當地生活;二、當地出生的華裔子弟,被稱之為ABC(America Born Chinese),這群人對於異國生活應付裕如,可惜多半不識華語,心態上也已轉變成十足的美國人;三、在中、小學時期被父母送出國的「小留學生」,雖然中國語文教育未臻完備,但受惠於資訊爆發,對於母系文化的內涵已有足夠體認,且因及時進入國外社會,頗能收兼治中西之效,最可能在全球化時代,成為台灣的棟樑之材。

有人懷疑,青少年一窩蜂出國,或將造成「本地人才荒」。記得1960至70年代左右,國內仍處於封閉、落後狀態,年輕學子嘗以「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為人生至願,論者也以「楚材晉用」或「brain drain」提出警語。不過,當台灣社會快速開放、進步之後,海外學子還是漸漸地回籠了。

由此可見,若社會現狀讓年輕人看不見未來,轉而向國外尋求機遇,當政者就必須苦思變革之道,以喚回流失的人才。

趙怡趙怡/好房網發行人

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以及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理事長等公協會職務;現任「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推行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族群發聲,為文化升級盡力。